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的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直到现在黄帝内经棵褶佐峨还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在这本书里,蕴藏着很丰富的科学成分,也包含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黄帝内经》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做出了比较系统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通常讲的是什么呢,是“道”;也就是人身、养生、认识疾病和治疗基本的基本原则,那么从更高的一层意义上来讲,无论是预防保健、防治疾病的发生、得病以后怎样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尽快的能够是身体得到康复,其实最终目的也就是养护生命,养护生命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养生。在我们讲“养身之道”之前,先讨论一下道家对养生内涵的阐释,道家同中医一样,产生在中华文化土壤当中的;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的营养,所以它和中医在很多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
2、道家的养生理念有四; 其一为道法自然。道: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应该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养护自己。其二为清静无为。人应该保持一个思想、精神的安定,在黄帝内经中强调为:恬淡虚无;要去除一切杂念,才能达到养生;其三为以柔为贵,始终在说柔弱者能够胜坚强,比如水柔弱,却能水滴石穿。其四为重人贵生,始终把人的生命看作最珍贵的,在日常生活中要保养自己的生命,重爱惜自己的生命。这后来唐朝中,出现了一位大人物:孙思邈,也是一位道士,继承与发展道家的思想,认为人的生命贵如千金,所以他写的著作命名“千金要方”。
3、《灵枢· 本神》的一句话: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就是聪明的人养生,怎么做呢;一定要顺四时,所谓顺四时指的就是一年春绵囝邬哒夏秋冬四季,人的养生就要随着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一年四季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第一句:适寒暑,一年四季变化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适应怎么去适应一年四季寒暑的变化。第二句什么是和喜怒;中医的喜怒指的是七情:怒喜悠思悲恐惊,按到现代心理学观点:人的情绪是人对以周围事物的一种反应,黄帝内经要求我们和喜怒。什么是和喜怒,要求能够在我们面对各种事物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所有变化的食物,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坦然处置的话,那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所谓安居处,就是要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应该要做到随遇而安。聪明的人会想办法使自己适应环境。使自己更好的生存。第三句节阴阳而调刚柔,指的是男女的性生活,有一定的规律的节制的房事,适当的调节阴阳。这样才能够辟邪不至,也就是说任何的邪气都不能侵犯与你,这样才能做到健康和长寿。第四点我们要充足先天之气,也就是肾气,肾主水、主纳气、主二便、主藏精。
4、我们可以总结出养生之道有六点, 第一点:保持天真 第二点:顺应自然 第三点:谨和五味 第四点:阴平阳秘 第五点:躲避邪气 第六点:补肾气
5、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到在日常生活照补肾气呢?首先我们要补气,气足够了,才能推动血液温煦和濡养我们的脏腑之气,所以第一点:补肾阳;怎么补肾阳呢;喝醋蜜液,可温阳补肾,扶正固本;覆盆子、肉桂、桑葚子等有益肾阳固精气、补血滋阴、养肾护肝、健脑益智等作用。黑色食物对补肾气有益。黑色食物不仅指的是黑色,还泛指深颜色的如紫色、褐色等,这种一般具有滋养肝肾、健脾和胃等功效。比如:五谷类:黑豆、黑米、黑芝麻等;水产类:青鱼、泥鳅、海参、紫菜等;肉禽类:乌骨鸡、黑驴、牛肉等;水果类:蓝莓、乌梅、桑葚、黑葡萄等。蔬菜类:黑木耳、蘑菇等;还有就是肾虚,是先天之精不足了,就要靠后天气血生化来输步濡养,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是我们的脾胃。脾胃调理好了,吸收的营养充足了,才能把气血推动到肾脏,从而做到补肾的作用,然后肾脏才能用精气去濡养其余脏腑。二者相辅相成。所以我们要把脾胃调理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