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先生是军职身分,长期不在家,而我是一位没耐心的母亲,情绪起伏很大,会将公司问题带回家。所以面对小朋友时超没耐性,久而久之就恶性循环。我知道问题多半来自於自己,但很无力改变现况。我曾经看过精神科,但帮助不大,所以请教专家,是否能帮忙?
答:部分妈妈在经歷了结婚、怀孕生產、成為母亲、重新投入职场的过程中,感受到剧烈的身心变化,面对接踵而来的婚姻关系、亲职责任与工作压力,若不正视或抒解,往往令妈妈感到窒息。在面对未来的经济问题时,许多夫妻不得不选择分开两地的相处模式,对於多数时间必须独自教养孩子的职场妈妈来说,心理负担更加沉重。在此提供四个面向与妈妈一同讨论:
1.孩子:成為人母是一种幸福,但随著孩子成长所面临的教养问题,也常使妈妈深感挫折。来文的妈妈自我觉察能力很好,意识到亲子相处时的紧张并非来自孩子,而是自己的负面情绪。建议妈妈平日下班后先给自己适当的喘息时间,再去接孩子,这样在与孩子互动时会有较佳的相处品质。若是妈妈发现「工作想孩子,在家想工作」的频率很高,或许得检视自己是否需要从中择一,找回做為一个母亲最单纯的喜乐。
2.夫妻:夫妻因爱而结合,是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伙伴。倘若妻子无法从现在的婚姻关系中得到肯定、包容与「满足」,会维繫得相当辛苦。建议双方针对目前「远距离」的问题做讨论,除了凝聚亲子情感,更需拨出「谈恋爱」时间,维持亲密关系。倘若分隔两地已逐渐影响夫妻间的信任感与安全感,两人最好能坐下来讨论共同生活的可能性与计画。
3.家族:如果与长辈相处和睦,公婆也愿意分担教养重担,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如果因不合而渐生嫌隙,不论是大鸣大放的表达或默默隐忍,都可能使妈妈精神更加紧绷。建议妈妈与先生讨论如何改善,或视情况考量移居他处,甚至寻求娘家亲人的协助。当妈妈受到最实际的帮忙时,较能迅速补充耗尽的能量。
4.自己:照顾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事,因此重新认识自己、重塑信心是此阶段的功课。找到有归属感的同儕团体,可让妈妈不再孤单;保留时间给自己的兴趣,譬如做瑜伽、听音乐、阅读等,都可以累积小确幸而成大幸福。如果调整了生活节奏依然无济於事,需求助於心理专业人员(如心理师、治疗师等),透过心理治疗转换思考模式,重新定位,或许哪个环节小小转个弯,就能让内在力量得到释放,崭露身心自由后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