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对高强度施工存在影响⑴自然地形陡峻,施工道路布置困难,必须大量采用隧道系统作为交通手段。⑵工程区泥石流、崩塌、滚石等现象普遍,对施工影响大。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是复杂的,不仅表现在道路布置、宽度、坡度等具体技术指标上,还表现在(通过对工程区自然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安全风险评估)一定雨量下雨季需要停工避免风险的施工对策上。
2、建设各方具有维护社会稳定责任与义务工程位于藏族聚居区,经济不发达,工程建设有利带动工程区相关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利于促进工程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当地社会稳定是建设各方的责任与义务。
3、工程抗震设计要求高工程土质防渗心墙直接建基于深厚覆盖层上,是目前国内外在深厚覆盖层地基上已建、在建同类坝型的最高者,且位于Ⅷ度地震烈度区,经过专题研究工作,设计九项专项抗震设计技术措施来保证基础和坝体抗震安全性,同时大坝上下游坝坡设计为1:2缓坡。
4、填筑设计标准高、细、严⑴ 标准要求高:防渗土料填筑压实度≥99%;反滤料填筑相对密度不小于0.85;⑵ 标准要求细:招标文件明确规定裂缝封闭处理验收与混凝土完工后的质量验收是两次性质和目的不同的验收;主要上坝运输车辆应加装尾气过滤器;⑶ 标准要求严:严禁运输车辆挤压或碾压心墙,反滤、过渡、堆石料在中下部不能跨心墙运输;过渡料采用相对密度和孔隙率双标准进行控制;心墙本身铺土面应尽量平齐,以免造成接缝。
5、部分施工道路与地方交通共用长河坝电站工程土料场交通及其它局部路段与地方共用,其中麦崩、金汤共用段为乡村公路,S211为省级交通干道。目前情况下,麦崩、金汤道路每昼夜流量为300~400车次,主要车型为面包车、小翻斗车、小汽车占70%,拖拉机、摩托占到30%左右。S211每昼夜流量为3500~4000车次,主要车型为工程车35%,面包车、小翻斗车、小汽车45%,其他20%左右。
6、交通隧道通风排烟是施工进度保证重点长河坝水电站交通隧道错综复杂、立体布置、岔洞多、弯道多、坡度陡,车辆为大型运渣车,不同于一般公路隧道,具有特殊性。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通风排烟是保证车辆正常进行的必须条件。如果交通隧道系统不能够满足大坝运输车辆通行要求,则大坝填筑施工进度将直接受到影响。
7、坝料种类多、料场分布广,石料场开采难度较大按照不同填筑分区来分类,坝料分为十一种;按照料源供应来分类,坝料可分为七个料场。分布区域上游距坝23公里,下游距坝11km(不含高塑性土)。坝料加工工艺各不同,土料可直接开采上坝,石料需要爆破开采,反滤料需要筛分系统加工,高塑性土料需要进行含水量调节。由于地形陡峻,边坡高,石料场开采难度较大。本工程初始填筑即出现高峰施工强度,要求石料场在前期困难的条件下正常出料,施工组织上要求石料场前期道路施工、料场剥离、开采面准备等前期工作既要及早开始又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