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 伸舌也有学问伸篥襄咐辈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望舌要有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正常舌象特征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舌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根据以上不同的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 以下三位胃镜诊断同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舌象表现完全不同,症状和中医诊断也不同,治疗原则和用药当然也各异,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特色所在。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瘀点 症状: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喜热怕冷,泛吐清水 诊断:脾胃虚寒 舌象:舌苔黄厚,舌根部灰黑,舌边尖暗红色 症状:上腹部疼痛,痛有定处,食后加重 诊断:胃中痰热夹瘀 舌象: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前部苔剥,舌红少津 症状:上腹部隐痛,不思饮食,口干舌燥诊断:胃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