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明白什么是故事性,在文学作品中所谓“故事”就是冲突与目的性,所有的小说也好电影也好,没有一个是讲流水账日常的,冲突与变化是每个故事的起点,而每个故事也都会有一个目标。放在画面中也一样,越具有目的性和冲突性的行为越有故事性,而越普通的行为故事性越小。
2、下面,我们以一幅图来做鉴赏,了解绘画中的故事性。这张偏绘本一点的插画作品,也会有基本的故事感,那就是“勇士斗恶龙”的“小女孩战巨蛇”版。但其实也有这个战斗背后的逻辑:· 小女孩为何手持绣花针与巨蛇而战?· 女孩的目的是什么?
3、其实在这张插画里并有更多的内容对这次作出回答,但是并不影响这张画产生故事感。所以我认为,营造画面的故事感:对「冲突」的安排必不可少,而「目的性」的交代可以有所保留。
4、这里指的“冲突”就不完全是角色身上具体行为上的冲突。我指的是冲突:· 蛇的大、人的小· 蛇在暗、人在亮· 场景的动、2个角色的静· 甚至本身巨蛇代表的怪物与小女孩人的身份,就像龙与勇士一样,这些本身就有冲突的关系。
5、有冲突才会产生问题,“她这么小为什么敢于直面大蛇?”对于观众来说有问题,那么背后就应该会有原因。那么观众看画时,感受到冲突——发现问题——了解原因,这样的一个思维过程就会给人“故事感”。
6、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原因可以暗示,但是问题不能没有逻辑。虽然巨蛇跟小女孩的身份/动作的目的性,画中看似并没有具体答案,但实际上画面中已经给我们展现“恶龙与勇士”的暗示,也会让人明白这张画是有内在逻辑的。
7、能基本明白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些有故事感的作品:米山舞的作品中不止有好看的造型、炫酷的透视、时尚的服装搭配。还有她画的虽然是日系纸片人但却有种特别的真实感。她这种真实感并不是来自那种写实风格的真实,而是来自镜头感,镜头中的故事感。
8、如这张玻璃窗上的雾气、水珠,以及玻璃反光的质感都十分到位,加上被擦掉的部分表达类似“拜拜”的动作,露出女主角笑中有泪的表情。
9、这里雾气与被擦的部分是一层暗示的「冲突」,却很有效地加强了表情的泪与笑这一核心「冲突」,观众的问题就会是“为什么边哭边笑?”,然后看到车窗边框,就会明白这是一场车站的离别,而且这次离别注定不会短暂。
10、这种“冲突”,单纯对于画面处理来说也叫做“对比”。这种像是动画的截图/暂停感,往往跟动静冲突(对比)、虚实冲突(对比)、亮暗冲突(对比)这几种对比关系有关:
11、理解的话就是,当场景环境的其他部分处于动态,而人物角色不动,就会让角色的动作有种深沉、延长的感觉,从而加深情绪的力度,加强故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