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引起孩子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 都有可能出现发烧的症状。细菌与病毒是造成宝宝受到感染的最常见致病源,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烧,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建议首先带孩子去医院查血,看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否正常)如果是细菌感染,只要选准抗生素 ,治疗效果就会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可以服用清开灵、板蓝根冲剂、金银花等。病毒感染的发热都会有发展期急性期和恢复期,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行下降,不可因为发烧就盲目用药。
2、以下以为你准备了正常血常规值和临床意义供你参考(切记小孩与成人数值有所不同,佯镧诱嚣只要仔细看就算你不懂医也能看懂的)血常规指标及正常值1、红细胞计数(RBC像粜杵泳)[正常参考值]男:4.0~5.5×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女:3.5~5.0×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新生儿:6.0~7.0×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0.3~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B0.00~0.01(0~1%)淋巴细胞L0.20~0.40(20%-40%)单核细胞M0.03~0.08(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正常参考值]50~300×10的9次方/L(50-300个/mm3)。[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在建议拍个片检查肺部是否感染炎症引起,再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