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阳节,早在战国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间,是固定在农历九月初九的一个传统佳节。
2、根据《周易》的理论,“六”为阴数,“九”为阳数,所以九月九,就是九又重九、阳数相重的日子,这才有了“重阳节”的名称由来,也称“重九节”。
3、重阳节自古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重阳节,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4、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又因重赙阪释辅阳为秋节,草木凋零,故重阳节的野游活动又被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