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全球已命名的鱼类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鱼类作为脊椎动物中较早出现的物种,有着相当独特的进化地位,所以,有很多科学研究是围绕鱼类进行的。虽然作为实验材料的鱼的种类并不相同,实验方法和具体的目的也不一样,不过几乎所有关于鱼类的研究都显示,鱼类具有高度多样化的记忆、学习的行为,并且很聪明,鱼类的记忆力、识别力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灵长类还要强。
一、鱼的记忆有多久
1、实验1: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心理系的教授埃里克森(Charles W. Eriksen)做的实验是这样的:1、他在自家的鱼池里养了一些鲶鱼,每次喂鱼的时候大喊几声“鱼!鱼!”。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每当埃里克森喊话的时候,总会有19条鲶鱼游到他的身边;2、第二年夏天,埃里克森又重复了一遍这一过程,这一次,一共有16条鱼听从他的口令;3、5年过去了,当他再一次来到池塘旁边,喊了几声“鱼!鱼!”,让他吃惊的是,仍然有9条鱼游了过来;第二天,接受他召唤的鲶鱼的数量增加到了13条。下图在广州青训讲座上的埃里克森。
2、实验2: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鱼类学家皮彻(Tony J. Pitcher)在《鱼类认知和行为》(Fish Cognition and Behavior)一书中描述的实验。1、在金鱼饲养池里被置入了两种不同颜色的管子。只有当金鱼选择了正确的颜色,才能获得食物。在训练了一段时间以后,带有颜色的管子被取出;2、过了一年,当研究人员再一次把管子放入池中的时候,金鱼立刻选择了带有可以取得食物颜色的管子;以上两个实验说明,鱼类有长达一年,和很可能至数年的记忆。
3、此外,鱼类中最典型的印记行为,就是鲑鱼的生殖洄游。鲑鱼在淡水溪流中出生,之后游到海里生活长大,到繁殖期时游回到出生地进行繁殖,期间要从海水跨越到淡水,在生理上经历巨大的调整。鲑鱼一生都会记得出生河流的气味,成熟鲑鱼回到接近河流的沿岸后,可以靠这种特殊气味的诱导进入出生河流。
二、鱼挺聪明
1、岩礁鱼是一种清洁鱼,以大鱼身上的寄生生物和黏液为食。它们懂得根据工作环境调整工作态度。如果周围有潜在客户鱼,它们就会表现得更好,以此提升印象,吸引潜在客户鱼光临。
2、澳大利亚北部有一种炮弹鱼,它们会使用工具和其他花招骗捕猎食对象; 鱼类还有某些类似人类的行为,譬如两群暹罗斗鱼争斗,落败一群会遭到其他同类更猛烈的攻击。
3、著名的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也做过这个专题,节目的两位主持人Jamie Hyneman和Adam Savage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迷宫,然后把金鱼放在迷宫的起点处,鱼食放在迷宫的终点。经过训练以后,这些金鱼会更迅速地由起点出发找到终点的食物,并且明显会记住正确的路线。节目最后的结论是、金鱼不仅记忆力很好而且很聪明。
三、鱼具有学习能力
1、鱼类的学习行为包括印记、习惯化、条件反射等。印记。将有洞的渔网放入鱼池,训练鱼从洞中穿过,这些鱼只要5次就很熟练掌握,11个月之后再将渔网安装起来,这些鱼依旧轻松地穿过洞逃走,一大群鱼比一小群鱼找到洞逃走的时间更短。
2、习惯化。习惯化是最简单的学习类型,在雄性博鱼侧面放面镜子,就可诱发它的攻击反应。如果镜子固定,当它发现影像并不因攻击而消失,就会很快失去攻击的兴趣。
3、条件反射。将河鲈与一些鲤科小鱼放于同个水族箱,彼此用玻璃隔开。开始时河鲈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行为,但无法捕获小鱼。一段时间过后,玻璃移开,但河鲈此时已不再攻击小鱼。这表明河鲈在先前的尝试中已经获得了操作性记忆,建立起操作性条件反射。
4、在淡水鱼银鲈周围,当只有一种猎食对象时,银鲈捕食效率越来越高;但当面对两种猎食对象时,银鲈的捕食效率降低不少,这是由于银鲈在分析新猎物过程中分心所致。
小贴士
1、鱼和人类一样当在处于强大压力的状态下,记忆力会缩短,注意力不集中;2、鱼上钩被抓后,至少一年都会躲着鱼钩;3、来自自然环境的鱼就比来自人工养殖环境的同类更敏捷,更有警惕性;4、鱼类具有与哺乳动物类似的,形成认知地图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定向能力;5、至于“金鱼记忆只有七秒”这个传说的来源,可能是大人哄小孩子的话,使孩子觉得把金鱼养在小小的鱼缸里并不是一件残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