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爱吃饭:肺主皮毛,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脾主肌肉,是人体的第二道屏障,生病前就不爱吃饭的孩子,在平时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脾胃虚弱,抵抗力差。预防及护理:(1)控制饮食,每餐只吃5~6分饱;(2)不吃生冷的瓜果,少喝酸奶一类的饮料。(3)不吃冷饮各种肉类、蛋类、海鲜等;(4)清淡饮食,可以喝稀饭、米粥、烂面条等;不要吃的太咸、太油。
2、饭前饭后恶心:身体感受风寒后,脾胃受到影响,消化能力下降,吃进去的食物堆积在胃里不消化,就会使孩子看到吃的东西就恶心。如果这时家长还强迫孩子吃饭,就会引起饭后恶心。预防及护理:(1)家长刻意让孩子饿一下,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轻脾胃负担。(2)不要给孩子吃甜食。因为甜食吃进胃里会产生大量的胃酸,引起腹胀、恶心。可以吃点少放盐的饭菜,经过太阳晒以后就是阳性的,又可中和胃酸,吃点咸的东西有助消化。(3)适当让孩子哭几声,动则升阳,有利于胃肠蠕动,阳气升,抵抗力增强,孩子的一些小毛病就会自愈的。(4)吃母乳的孩子,妈妈不能吃生冷水果及太油的食物。生冷寒凉都会导致孩子腹胀,引起恶心。
3、不爱喝水或喝水增多:体质虚寒的孩子,加上外受风寒,寒气旺时就不想喝水了。如果能喝水是因为体内有热、虚热或实热都会消耗体内的水份,使孩子缺水,所以就爱喝水。预防及护理:(1)不要强迫孩子喝水,可以在吃饭时多喂一点菜汤。(2)不喝饮料及糖水。因为饮料是凉的,孩子喝进肚子里会导致腹胀,影响孩子的消化和吸收,糖水会产酸,也会引起腹胀。(3)爱喝水的孩子就要适当喝点糖盐水 。只喝白水会引起腹胀,白水是阴寒的。
4、近几天便秘:一般是因为感受外邪引起脾胃功能减弱,加上饮食不注意,吃的较多,使肠胃受累,食物在肠道内积滞的时间较长,产生内热消耗了肠道内的水份,而引起便秘。预防及护理:(1)少喂饭,饿一到两顿,每顿吃3~5分饱。让食物充分消化吸收,让脾胃得到休息,加速运化,解除便秘症状。(2)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中医讲阳化气、阴成形,便秘就是阴成形的表现,只有阳气足,才有利于运化,生冷就是属阴的,所以不能吃。(3)不吃肉、蛋、海鲜等不好消化的食物。因为海鲜、鸡蛋是寒性的,吃到胃里会不消化。
5、尿床或尿床加剧:平时没尿床习惯,最近几天开始尿床,孩子抵抗力弱,脾肾阳虚,感受外邪后就更加明显,膀胱气化无力,约束无能,阳气不足,才使得夜间尿床和尿床加剧。预防及护理:(1)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速消耗体内阳气。(2)多吃点辛温的食物,如姜、葱等。(3)多吃点火烤的食物,因为火是热的,是属阳的。
6、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哭闹加剧,爱发脾气。生病前五脏六腑的消化功能虚了,但是又要消化掉吃进去的食物,食物的消化需要胆汁的参与,胆加速了胆汁分泌的同时,肝也就受累,所以肝的虚火就大了。预防及护理:(1)不吃生冷寒凉,不喝凉水,可以煮点青萝卜水喝。(2)不吃大油的,如肉、蛋、海鲜等。可以喝点青萝卜加陈皮水,以利于消化。(3)不要对孩子发火,要耐心的让孩子发泄一下。
7、精神亢奋:孩子夜晚兴奋,难以入眠,还伴有高烧症状,一般是因为孩子在白天已经受寒了,只是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好,自身的免疫力在对抗外邪的时候,调动了全身的阳气。所以表现为发热前特别兴奋,这也就是常说的实热。这是孩子抵抗力好的表现,家长可以不用紧张。预防及护理:多给孩子喝白水,不要让孩子积食,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擦浴降温,千万不要用凉水擦或是吃冷饮。
8、睡眠不宁:孩子近几天睡眠不好,是因为平时孩子总爱积食,时间久了伤到了脾阳,导致脾虚无力,孩子身体一旦有了不舒服的信号,脾就先接受了,稍微吃不好就容易积食,引起胃胀,胃不合则寝不安。预防及护理:(1)少吃东西,吃点容易消化的,五谷类食物,不吃肉蛋,不吃水果。(2)可以煮个鸡蛋绕着肚脐顺时针滚十圈,让肚子保暖,就会好。
9、近几天较懒,不爱动:孩子在生病前会表现为懒、不爱玩,这是因为孩子体质是虚寒的,受风寒以后更不爱动了,寒就是凉,是阴,是静。这类抵抗力差,症状出现慢,但病程较长。预防及护理:(1)不要让孩子剧烈活动。因为剧烈活动就会大量消耗自身的阳气,阳气弱了,孩子体质就会更差。(2)中医的“劳复”和“食复”的说法,其实就是指生病以后就要休息,不要积食,以免症状加重或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