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相声

时间:2024-10-16 01:15:26

相声《我要读书》双人螽啸镥释相声:

甲:谢谢,谢谢在家给我一个人的掌声。

乙:哎,您这不对啊! 

甲:再拍手这些个都是给您的。 

乙:谢谢大家。 

甲:再一次谢谢大家给我一个人的掌声。 

乙:您老争这个干嘛呀? 

甲:其实台下的各位是来看你的。 

乙:哦不,看咱们两个。 

甲:嗯…… 

乙:怎么呢?

甲:以您为主,以我为辅。

乙:哪能这么说呀? 

甲:谁不知道啊?XXX,在相声界这么长时间,能耐大啊,本事强啊! 

乙:不敢当。哪及得上你学富五千啊! 

甲:相声也好,读书也好,都是好事呀! 

乙:嗯,好事! 

甲: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是不是啊。 

乙:可不是吗?

甲: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有人不爱听相声。 

乙:可不,多了去了。 

甲:就说您这个人多高尚 

乙:我什么高尚啊 

甲:一心就想学习 

乙:我太傻了。 

甲:好啊,我就爱跟这样的人一块聊天啊,谈事无的,因为本身我就是一个揍学问的人,知道吗? 

乙:揍学问的人?做学问的人。 

甲:我这是古,古字。 

乙:没有这字根本就, 

甲:不是这么念是吧? 

乙:就是做学问。 

甲:好,我是做学问的。 

乙:是吗? 

甲:因为什么呢,你看我从大学的时候就是,出来之后吧,这么些年吧哈

乙:你才几岁啊,还上大学?

甲:现在没上,将来也要上的,你就算,就……你听我说,别闹。 

乙:您听我说,拦着,我问问您,跟您聊个天。 

甲:谁认识你呀?我,我……因为什么…… 

甲:这叫什么话?咱这聊半天了,我这,闲聊天,我问问您。 

乙:会聊天不会?

甲:你说!

乙:问您话,得有问有答。

甲:啊,对! 

乙:您答您得挨着啊。 

甲:好。你看,我也不懂这些,说点别的。 

乙:哎……对,最好聊点别的。说看书吧,

甲:对,说看书,就得看书。

乙:是!

甲:对不对,我就特别喜欢看书。啊,尤其是古典文学。我对古典文学非常地推崇! 

乙:您还喜欢古典文学? 

甲:你瞧我这嘴啊。推崇!你看!我对古典文学推从!呀,说错了。

乙:咳!

甲:我再来一遍啊! 

乙:别显摆了,行了,我知道您喜欢这个! 

甲:我喜欢这个,这些个大文豪们,你说人家,人家,人家怎么弄的这个?(拍手)啊! 

乙:这文豪都烙烧饼去了怎么着?拍什么呀。

甲:那个……书啊! 

乙:书,您看书,翻! 

甲:怎么写的?四大名著,那在我心中是了不起的一座山! 

乙:是,好书! 

甲:啊,四大名著,看看去! 

乙:是,我看了。 

甲:看看,学好,看看。 

乙:没不学好,我看了。 

甲:四大名著,都知道吧。

乙:当然知道啊。

甲:三……三国演义…… 

乙:啊,有。 

甲:对了? 

乙:对!

甲:哎呀!哎……

我说对一个啊…… 

乙:压根就没说对过这位! 

甲:一脑袋冷汗!

乙:蒙事呢。 

甲:三国演义,对不对? 

乙:对! 

甲:你买四本,都来都来!三国演义。 

乙:啊?凑四本这就四大名著啊? 

甲:红楼梦。

乙:这就对了。 

甲:对吗?水浒传。 

乙:有。 

甲:古典名著,多看看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乙:这话就对了。 

甲:是不是? 

乙:有这么句话!

甲:我虽然不知道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啊……但是我,知道……好话! 

乙:啊,不知道什么意思您就说啊?

甲:好话!

乙:是好话,您也得了解它。

甲:我最爱看的就是西游记。

乙:西游记好啊。 

甲:西游记都知道。啊,这个,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人。这仨人没关系啊,一个头磕在地上跟亲哥们一样,哥儿仨站起来,是吧,一块成立了一个国家叫蜀国,啊。这边还有一个国家呢,叫东吴,哦……这边…… 

乙:您看书看串了您这个!那儿啊,跑三国去了这个? 

甲:为什么?

乙:咳!行了,别想了。 

甲:老问那转! 

乙:行了!甭想了。 

甲:就是他们弟兄几个人吧, 

乙:师徒四人。

甲:唐僧啊。 

乙:对啊。 

甲:西天取经嘛!对不对,带着他们仨走。我最爱西游记,人情味很浓!

乙:对,拟人的东西。 

甲:哎呀,虽然说写的是妖魔鬼怪,但是很多故事很像是人身上的。 

乙:是吗? 

甲:你比如说唐僧跟猪八戒,我觉得很像是父子二人。 

乙:怎么会呢?

甲:八戒又谗又懒,说瞎话不干活。唐僧最喜欢他。

乙:这叫溺爱。

甲:是不是啊。有一个章节,我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啊, 

乙:怎么写的? 

甲:特别有人情味。 

乙:说的是什么?

甲:猪八戒去问唐僧,师傅,他们都说我是世上最丑的,您说我是吗?

乙:唐僧怎么说?

甲:唐僧一听眼泪下来了,孩子我不能说这个话呀,您得告诉我,我到底是不是世上最丑的。你这样,你呀去问一问观音菩萨。猪八戒问观音去了啊,打菩萨那儿出来兴高采烈,师傅!XXX是谁呀? 

乙:提我干吗呀(退场)

有关读书的相声

扩展资料:

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

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

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传统曲目有《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贾行家》、《扒马褂》等,总数在两百个以上。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则以《夜行记》、《买猴》、《帽子工厂》等影响较大。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