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软组织损伤:[1]肩关节

时间:2024-10-12 04:05:07

1、酒精常规消毒。

四肢软组织损伤:[1]肩关节

2、压痛点,泻法【位置】循伤处按点,反应剧烈处为此。

3、肩髃,泻法【穴位位置嘉滤淀驺】肩髃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穴位解析】 1)肩髃。肩,嫁缓赆频穴所在部位也。髃,骨之禺也。禺乃角落之意,髃所指为骨之边缘。该穴名意指在骨部的远端所形成的小范围水域。本穴物质为臂臑穴传来的经气所化,臂臑穴上传本穴的物质为强盛的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而冷凝沉降,所降之浊在地部形成小的水域,而本穴的地部水域相对肾所主的腰膝骨部来说它是处于较远的边缘之处,故名。髃骨、扁骨、扁髃之名与肩髃同,扁同偏。  2)中井骨。中,与外相对,指内部。井,地之孔隙。骨,肾主之水也。中井骨名意指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肾水相通。本穴物质为大肠经浊降地部之水,因本穴位处肩端两骨间,有地部孔隙与骨相通,故名中井骨。  3)尚骨。尚,超过、高尚之意。骨,肾主之水也。尚骨名意指本穴经水为高处的肾水。  4)中肩、偏肩、肩尖。中,指本穴位于大肠经经脉之中部。中肩、偏肩、肩尖皆为对穴所处的位置的指示,无它意。  5)手阳明跷脉之会。跷,跷健也。本穴物质既有大肠经由此上行头颈部的阳热之气又有地部之经水,表现出跷脉物质阴阳相济的特性,故为手阳明跷脉之会。(阳跷脉,即是保证人的阳气充盛使人活动跷健的血脉。古经书对阴阳跷脉的记述甚少,只有其循行线路和所主之病,阴跷脉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脉为病阴缓而阳急。以经书所记跷脉之病反推之,则跷脉在不病之时为阴与阳不急亦不缓,阴阳二物同时共存,而本穴气血即有此特性。在天部,有大肠经上输头颈部的阳气源源而行,在地部,有孔隙与骨部相通,经水有出处有来处,穴内物质阴阳相济,故为手阳明跷脉之会。) 附注: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肩髃穴意义:大肠经经气中的浊重部分在此沉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较少。 运行规律:循大肠经地部流向巨骨穴。 功能作用:导引大肠经经回流骨部。【生理解剖】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四肢软组织损伤:[1]肩关节

4、肩髎,泻法【穴位位置】肩髎穴位于人体的肩部,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穴位解析】 肩,指穴在肩部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肩髎穴意义: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稀少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三焦经下行,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生理解剖】在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四肢软组织损伤:[1]肩关节

5、肩内陵,泻法【穴位位置】肩内陵穴,又名肩前穴,经外奇穴。该穴位于肩关节内侧喙突处。垂臂,在肩前腋前纹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取穴。【穴位主治】其功效为祛风散寒,温通经络。主治上肢痹痛、漏肩风、肩胛部酸楚。

四肢软组织损伤:[1]肩关节

6、上述各穴进针得气后,用提、插、捻转补泻法,留针30分钟。亦可对各穴采用指压刺激法。或耳穴贴肩关节点。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