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副黏病毒病是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病理变化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对鹅的危害较大,常引起大批死亡,雏鹅死亡率可达90%以上,给养鹅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流行特点
1、 1.易感动物各种年龄的鹅对鹅副黏病毒病都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10日龄溅局柑氍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10~15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下降。疫区内的鸡也可以感染发病死亡。
2、传染原和传播途径患病鹅和病愈后带毒者为传染源。常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水平传播。
3、发生规律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
鹅副粘病毒病的防治
1、全场清除粪便、污物、彻底消毒,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处理。
2、不要随便到外地引种,以防带回疫病,已引进的要隔离饲养观察。
3、平时应加强鹅群的饲养管理,调整鹅群的饲养密度,注意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消毒鹅舍及用具,对4~8周龄的仔鹅可全群喂服维生素和抗菌药物、或在饲草中添加自制大蒜酊。
4、在治疗上应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及早接种疫苗,对已发病鹅群,要分病鹅和假定健康鹅区别对待,已发病鹅用鹅五联抗0.5ml/ kg,一针即可见效。未发病鹅使用“鹅副粘病毒疫苗”紧急接种;10~14日龄雏鹅每只肌注0.3毫升,青年鹅每只肌注0.5毫升,大鹅每只肌注1毫升,或种鹅产蛋前20天时肌注0.5毫升/只,疫苗可在常温下避光保存,使用方便。免疫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