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究竟是不是病

时间:2024-10-21 08:09:41

引言:

很多人,尤其是口吃的朋友,都认为口吃是病。所以,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想要治好口吃。那么,口吃到底是不是病呢?如果错误的评价劲忧商偌了口吃,那么治疗上一定会出现偏差。所以,搞清楚口吃到底是不是病,是治疗口吃的关键。郑州焕锦口吃矫正中心的汪立彬老师,将为大家讲解这个问题。

其实啊,口吃本身不是病。

口吃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口吃本身不具有疾病意义。象劳动时疲劳,赛跑时心跳加快一样,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那么,脑部功能健全,智力发育正常,发音器官完整无缺的人为什么说话会发生口吃呢?

我们知道,说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为了产生气流、肺、气管、胸廓及腹部前壁肌肉都要发生动力;为了发出声音,声门要闭合,声带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张力;为了使声音宏亮和婉转,则需要鼻、口、咽喉以及肺和气管给予共鸣;为了把喉部发出来的声音改变为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性声音,还需依赖舌、唇、齿、下颌、软腭等的动作来配合。说话的动作就是依靠这些呼吸和发音器官的密切联系和高度的紧密配合才行。

你看,说话需要这么多器官的参与,需要这么多动作才能完成。那么这些器官,这些动作怎么能协调一致呢?如果这些动作不能协调一致,就会发生口吃现象。这些动作协调一致,靠的是神经系统居中调节和指挥。

但是,人体的各部器官,包括神经系统,都有它一定的生理限度。如果遭遇到过强的刺激,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活动就会遭到破坏,那么它就不能正常地去调节各器官的活动,这时,受到影响的某些器官就会出现错乱的现象。如果这种不协调的功能失调的错乱现象表现在言语的活动上,就可造成发音器官的言语性运动障碍而引起口吃。发音器官的这些不协调现象,如胸部气流的突然塞住,喉部声音卡住院,舌、唇的活动失去灵活,紧闭着嘴张不开,或张大了嘴闭不拢等,使言语活动失去正常状态,不是僵住在字音上,就是停顿在某个音节的重复上。

敏感的患者可能要问,这样说起来是不是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什么损伤了呢?不是的,患者尽可放心,我们的神经系统一样也不缺,一点也不坏。神经细胞本身丝毫不受损伤,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病理改变,没有任何毁坏性病灶,组织结构形态完整无缺,只不过是正常机能的一时性破坏,也就是功能上的一时性失调,活动上的一时性紊乱而已。

口吃本身并不具有疾病意义,它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它不会给脑细胞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损,更不会残留任何缺陷,仍然还是健康的大脑。

2005年5月11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清华大学演讲,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开始主持过程的发言中,结结巴巴,几次中断更正,到了最后更是洋相尽出,把向宋楚瑜赠送礼物说成“捐赠”礼物,引起下面学生的一片嘘声。顾校长把“赠送”说成“捐赠”,难道是因为顾校长不知道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吗?顾校长此时结结巴巴,难道是因为此刻他语言中枢神经出问题了吗?

当然不是,这些现象都不含有任何疾病意义,更不需要施以任何治疗措施。这跟看书时间长了头昏,路走多了两腿沉重一样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可是,容易在口吃这个“点”执着起来的口吃病患者们,他们允许在任何器官上出现

一些反常现象(其实是正常现象)而决不允许在嘴上出现一个字的口吃,于是,就与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但又不能战胜它,(当然不可能战胜它,因为它是人人都有的正常的生理现象)。

这就是口吃病的发病动机。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