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建步骤:打开CAD,新建“文件1”;创建一个曲面(SWEET 扫掠),如上图,宽度800(X轴);将曲面转换成网格(MESHSMOOTH 将三维实体转化为网格);将网格的平滑度改成“无”,并确认面数是否为“9”;
2、添加属性(ATTDEF 定义属性),设备编号 、入口高、出口高;
3、旋转视图,并新建用户坐标系,即将X-Y平面放于侧面上(UCS-3点);
4、将网格做成块,定义Z轴基准点与块名称(写块 WBLOCK);
5、制作动态块,添加动态拉伸(块编辑器,线性参数+拉伸动作+可见性);
6、将第三步创建的800宽的网格复制2个并拉伸为1000、1200(X轴拉伸);新秃赈沙嚣建文件2,并将上步创建的1000、1200宽网格拷贝进来;在网格上创建用挥年抵遂户做坐系(UCS-3点),并复制(Ctrl+C)。注意,两个网络需要分开、分别进行;
7、切换为文件1,进入块编辑器,黏贴上步复制的网格,指定插入点0,0,0;
8、设置网格的可见性参数,800W设置为仅800网格可见、1000W设置为仅1000风格可见、1200W设置为仅1200网格可见;
9、再添加可见性参数,将800、1000、1200的网格全部设置为可见状态,并将“可见性状态0”醅呓择锗置于当前,然后将拷贝进来的1000、1200的网络移动到800网格的位置。注意确认3个网格的X基点最好重合在一块;
10、修改4个动态拉伸特性的选择集,将1000、1200的网格包含进来;
11、将可见性中的“可见性状态0”删除,退出块编辑器;至此,带属性的3维度变化的动态块制作完成(Y、Z拉伸,X轴阶梯变化);恢复世界坐标系(UCS-W)。
12、要点总结:CAD绘图/编辑等操作,只熹栳缂靖能在X-Y平面进行;若要在3D图地侧面上(X-Z / Y-Z面)绘图/编辑等操作,则需要先在侧面(调整3D图方向为前视/左视等)上新建用户坐标系,即在3肛舀辨乔D图侧面上建立X-Y绘图面;新建用户坐标系在前,写块操作在后;动态拉伸特性(线性参数+拉伸动作)只能添加到1个平面(2个维度)内,所以第3个维通过可见性来实现;关键步骤是:文件2中地用户坐标系变换后粘贴到文件1地块编辑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