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体匿名性:自我意识减弱,群体意识增强,更容易对情境线索回应,无论这些线索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2、弱化自我意识:弱化自我意识的群体体验通常能够分离个体的行为和态度,无自我意识、去个体化的个体更不自控,更不自律,更可能毫不顾忌自我价值观去做出行动,对情景反应更强烈。
3、权威人格:拥有独裁倾向不能容忍软弱,具有惩罚性的态度以及服从群体内部权威的特点。这种权威主义在对待比自己低下和比自己优越的人们时表现最为突出。一方面对弱者夸耀自己的力量,排斥、拒绝;另一方面对权威者又卑躬屈膝,绝对服从。(Adorno,1950)(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很强势的感觉)
4、剥夺:一个人没有获得人们(别人)都认为他值得拥有的东西时被称为剥夺。
5、挫折:一个人没有获得自己认为应该得到的东西时成为挫折。
6、相对剥夺(relative deprivation):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厌恶事件:除了挫折还有一些厌恶体验可以诱发攻击行为。
7、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如高唤醒既可能使人兴奋、激动,也可能使人焦虑不安,低唤醒水平既可能使人放松愉快,也可能使人厌倦冷漠
8、适应意义的解释:预期喜欢-期望对方是令人喜爱的好相处的-增加与之建立互惠关系的机会。我们接触的对象并不都是我们自己自由选择的,所以这种好的预期可以更好的与被选择的人交往。
9、接近性(proximity)——曝光效应又叫:熟悉定律/多看效应/简单暴露效应/纯粹接触效应等等,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是一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
10、匹配现象(matching phenomenon):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接近那些在吸引力方面与自己大致匹配(或稍高一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