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弈哄蒴皓迷恋。桂林方言属于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逐渐演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桂林话”。桂林是邗锒凳审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全市聚居的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保持着古朴、奇特、多彩的民俗风情,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达努节,苗族芦笙节、拉鼓节,侗族花炮节、冬节对中外旅游者具有极大吸引力。
指南
1、桂 剧 桂林地方戏,广西代表性剧种之一。属皮黄戏系统。本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为桂剧创作、改编和加工整理一大批新剧目如《梁红玉》、《打金枝》、《断桥》等,并经他指导排练,参加1944年西南剧展展演,效果极佳,广获好评,桂剧从此进入中国十大戏曲剧种行列。
2、桂林民歌 桂林民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与劳动相联系的笛篙歌(渔歌)、山歌等;与民族相联系的龙船歌、贺郎歌、伴郎歌、婚礼歌、哭嫁歌、孝歌等;与娱神祭祀相联系的跳神歌曲;与宗教相联系的回族歌曲;有一定娱乐、欣赏价值的民间小调和一些乞讨、行业性歌谣等。
3、桂林弹词 桂林弹词,鼓曲类弹词分类曲种。又名“广西说唱”、“广西说书”。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初。艺术风格、样式受影响于长沙弹词。桂林弹词声腔,是熔桂北民歌、曲艺、戏曲旋律音调与长沙弹词[平板]、[散板]于一炉的出新产物。曲调简朴流畅、跌宕自如,依靠板式、节奏的灵巧变化完成说唱任务。伴奏乐器是大三弦,演员自弹自唱,极为灵活轻便。
4、桂林渔鼓 桂林渔鼓,鼓曲类道情分类曲种。又名广西渔鼓。是广西代表性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之一。传统渔鼓演唱形式简单,一人“打单筒”,自敲自唱。现在则较灵活多样,有二人或多人的“走唱”,以唱为主,表演为辅。过去,除鼓与板之外,没有别的乐器,现逐渐发展成包括中阮或琵琶在内的民乐伴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