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画好准备阵列的元素。比如我将把如图所示20×10的矩形进行阵列。
2、在命令栏里输入指令AR,按回车确定,选择对象为上一步骤中的那个矩形。确定后,在“输入矩阵类型”的三个选项中,选择[矩形(R)]。
3、上一步确定后,绘图区域自动生成了一个3×4(3行,4列)的矩形矩阵。同时命令栏里显示“选择夹点以编辑或[关联(AS) 基点(B) ……]”。[关联(AS)]选项,即表示所形成的矩阵中的每个单元都是相互关联的,修改任何一个单元,其他的都跟着变化。
4、[基点(B)]即绘图区最左下角的那个夹点,它的位置原则上是任意取的,主要根据你的绘图需要旅邯佤践进行选取。[计数(COU)]则是输奘兔炫确定阵列的行数与列数,与后面的[行数(R)]以及[列数(COL)]作用重复。[间距(S)]则规定每列的列距与每行之间的行距。[层数(L)]则表示Z轴方向的层数,该选项中还包含每层之间的距离,在3D绘图中使用。
5、生成矩形阵列之后的图形为一个块。如果你还要对其进行参数修改,则左键双击该整体,会弹出如图所示的参数特性框,对相应的参数进行修改就行。
6、敏锐的同学会发现参数特性框多了一个参数“行标高增量”,其默认值为0。这个参数表示行与行之间在Z轴上的增量。
7、修改已完成的阵列方法还有夹点编辑法。当然还有Arrayedit指令编辑法,大家可以自己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