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具体应该怎么做

时间:2024-10-13 10:48:12

1、夏天就该热着过 夏天因为大量出汗,毛孔充分张开,不是在吹风扇就是在吹空调,还吃个几块冰西瓜,隔三鲍冢侔哒差五吃个凉拌菜,似乎感觉很惬意很享受,但其实身体很遭罪,这些行为正一点点让你变成寒性体质,远离健康。 有句老话叫“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作病”。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人体要顺应自然,该热的时候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夏天不“热”着过,势必要生病。 如果你一味“贪凉”,可能导致寒气入体,累积新疾。夏天适当吃点“热”,有利于保持体内寒热平衡。尤其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吃点“热”能让冬病夏治发挥最大化效果,一味“贪凉”反而会伤其根本。

冬病夏治,具体应该怎么做

2、适当流辚瓯铹行汗 老人们常说,“伏天汗不流,病来急白头”,意思就是人应该顺应自然,夏天体验炎热的感觉,让身体多出出汗。 夏天出汗少,感冒、关节炎、失眠就会找上你,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是成倍上升。所以,夏天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调房中,早晚可以适当运动,健步走就是不错的选择。 晚上回家后再打开空调(27度左右),房间门打开互相通风,保持各房间温差平衡,营造凉爽的环境更有利于入睡。 不过要注意的是,夏天也不宜大量的出汗。 因为运动过程中,体温升高,排汗量增加,如果不及时补水很容易造成运动脱水。所以要适当运动,晨跑与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每次只要锻炼到微微出汗、气喘吁吁就可以了。

冬病夏治,具体应该怎么做

3、热水泡脚、泡澡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年、中年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出汗之后,全身毛孔处于一种打开的状态。 唁昼囫缍这时如果冲冷水澡,寒气就会侵袭人体,容易手足发冷、小腿抽筋、双目视物不清,甚至发烧。即使是洗完热水澡,也不能马上吹空调、风扇,特别是免疫力不高的小孩子更要注意。 夏季可以多用热水泡脚、泡澡,不仅能预防脚部疾病、祛除暑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对心血管也有一定好处。 水温以40℃-45℃,温暖舒适为宜。水温太高,不仅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利,且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

冬病夏治,具体应该怎么做

4、保暖肚子 夏天少吹空调,多运动。 穿平常的夏装即可。

冬病夏治,具体应该怎么做

5、“热”着吃 夏天吃什么呢,建议各位朋友,要吃热热的食物,这个热不单单是指温度,还有食物的性味。

冬病夏治,具体应该怎么做

6、葡萄、韭菜 中医养生讲究“不时不食”,夏季正值葡萄、龙眼、荔枝上市的季节,适当食用这些温热性的水果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人体基础代谢。蔬菜中,南瓜性温健脾,可加强肠胃蠕动;韭菜补肾温阳,可增进食欲。 提醒:食用时应注意控制食量,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可多食用;但体质湿热、阴虚内热、患有急性结膜的人应慎食。

冬病夏治,具体应该怎么做

7、牛、羊肉 夏天吹空调、喝冷饮容易使体内寒气过重,食用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 古语有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如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 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冬病夏治,具体应该怎么做

8、汤面、热粥 三伏高温闷热,许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乏无力等“苦夏”的症状。 古语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够带走体内的大量热气,解暑降温,开胃理气。 可多以热汤面、热粥等热食作为主食,缓解吃过多冷食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茶饮中红茶性温,很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

冬病夏治,具体应该怎么做

9、生姜、辣椒、胡椒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适合体质偏寒的人食用。 炒菜时加点生姜,可温胃祛寒;与大枣、红糖等搭配可代茶饮,帮助缓解女性经期疼痛;吃海鲜时可佐食姜汁蘸料,能够杀菌驱寒。 在烹制菜品时,适当加入葱、蒜、辣椒、胡椒等温性香辛料,不仅能增香提味,还可以解毒,调理肠胃,胡椒粉具有暖胃的功效,可以抵制吃下去的寒性食物带来的伤害,从内部温暖身体。调料中醋性温,拌凉菜时加入少许,可健脾开胃。

冬病夏治,具体应该怎么做

10、热水、姜茶 夏季喝凉茶、冷饮固然可以给体内降温,但非常容易损伤脾胃,特别是一些本身就脾胃虚弱、容易胀气的人,喝了冷饮之后会更加难受。 夏天多喝热水、热茶,不仅可以解渴,还可以排汗散热哦。不过喝茶最好在饭后,空腹饮茶容易腹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大枣一起煮水,加入适量的红糖,能温中散寒,健运脾胃。

冬病夏治,具体应该怎么做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