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指出,八法中大部分方法是相对的。如汗法用于表证,下法用于里证,表里是相对的,汗下法当然也是相对的;又如下法是攻逐病邪,补法是扶助正气;清能去热,含有镇静作用,温能去寒,含有兴奋作用。
2、下和补,清和温,也是相对的。但是汗下、攻补、清温都能配合应用,即临症上所说的“表里双解”、“攻补兼施”、“寒温并用”等等。总之,一病可以有多种原因,也可以发生在几个部分,特别是一个病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情况复杂,就必须灵活地随机应变,用多种方法来治疗。兹举例说明如下:
3、 (1)汗下同用:既有表证,又有里证,以先解其表、后攻其里为常法。但表里俱急时,不能拘守常规,而可以汗下同用,双管齐下。例如桂枝汤是解表的,可以加入大黄攻里,治疗寒热、头痛兼有腹满作痛的表里证。
4、 (2)攻补并用:体质素虚,感受实邪,或病邪不解,正气渐衰,造成正虚邪实的局面时,祛邪则虑其正气不支,补正则又恐邪气固结,惟有攻补并用,双方兼顾。如黄龙汤用大黄、芒硝通大便,又用人参、当归培养气血。
5、 (3)寒温并用:病有上热下寒,或上寒下热的,不能单顾一面,例如黄琶敷佤庐连汤用黄连、干姜以治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就是寒温并吹涡皋陕用之意。这类例子很多,临症上经常可以遇到的如湿邪和热邪凝聚,水饮和热邪胶结,大多采用三仁汤和泻心汤来治疗,前者厚朴和滑石同用,后者半夏和黄连同用,都是寒温并用的方法。
6、此外,一消一补也可同用,例如脾胃薄弱,消化不良,食积停滞,一面用白术补中健丸貊呀稆脾,一面用枳实消痞宽膈,合成枳术丸。还有和法,是为不能汗下而设的,它的代表方剂是小柴胡汤,但亦须随着症候的不同,结合其它方法予以变化,如偏于寒去黄芩,偏于热加重黄芩;偏于虚重用人参,偏于实减去人参;偏于燥加天花粉,偏于湿重用生姜、半夏;偏于表加桂枝,偏于里加芒硝。这样,同一和法,也包含着清、温、汗、下、补诸法在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