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波段操作是振荡调整行情中获取短线收益的最佳操作技巧,一次完整的波段操作过程涉及“买”“卖”两个方面,这里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买入技巧。 波段操作的买入时机,要参考筑底中心区域。指数上涨过急后会重新跌回中心区,指数下跌过度后也会反弹回来。而真正的底部也是指一个区域,并非是某一特定的拐点或价位,不能把底部区域的买入理解为对某一拐点的买入,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买到最低价的。从概率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从下跌末段买入,还是从启动初期买入,操作的成功概率均远远大于在拐点处的买入。底部区域的买入不必追求买到最低价或拐点位,只要能买到相对低位就是成功的。 在阶段性底部区域买入股票时的主要选择标准:1、选择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深幅下调后,价格远离30日平均线、乖离率偏差较大的个股。2、个股价格要远远低于历史成交密集区和近期的套牢盘成交密集区。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参考移动成本分布,当移动成本分布中的获利盘小于3时,可将该股定为重点关注对象。一旦大盘和个股止跌企稳后,可以在符合以上选股标准的个股中逢低建仓。 大盘在构筑底部区域时,个股成交量太少或出现地量时,均不是最佳的买入时机,因为这说明该股目前价位对外围资金仍没有吸引力,还不能确认为一定止跌企稳了。即使大盘出现一轮行情,这类个股也会因为缺乏主流资金的入驻而制约上涨空间和上涨速率。因此,在底部区域选股时要选择在前期曾经出现过地量,而随着股价的下跌,目前量能正处于温和放大过程中的个股。 在阶段性底部区域买入时还要巧妙应用相反理论,股评反复强调的底部和大多数投资者都认可的底部往往仅是一处阶段性底部,这时不要完全满仓或重仓介入,而且还要注意及时获利了结。只有在股评已经不敢轻易言底和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敢抄低时,真正适合于战略性建仓的底部才会来临。
2、 “独角兽”是西方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虚构生物,类似于中国的祥兽“麒麟”。它形如白马,额前有一个螺旋角,代表着高贵、高傲、纯洁。在传说中独角兽的角有解毒功能,很多人乘机去卖“独角兽”角的粉末。“独角兽”概念,最初由种子轮基金Cowboy Venture的创始人Aileen Lee于2013年提出,指代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的创业公司。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将这些公司称为“独角兽”。 随着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内已经爆炸性地涌现出大批的“独角兽”公司。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入榜企业300家左右,总估值达4233.8亿美元,平均估值约14.1亿美元。 虽然有不少初创的小公司顶着“独角兽”的神秘光环,但同质化严重,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如同卖“独角兽”角的粉末一样,最终目的只是为了上市圈钱,坑害那些跟风炒作的投资者。 所有企业可划分为三类:一类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二类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第三类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前两类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和巨额资金,企业技术含量较低,而第三类技术密集型企业不仅掌握核心技术,而且拥有大量科技人才,所以真正的“独角兽”公司大多潜伏在技术密集型企业。 据2017年中期公布的一份统计资料,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分别为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 book、伯克希尔、阿里巴巴、强生、埃克森美孚、腾讯。值得投资者留意的是,上述10家公司中,科技类公司占据其中7席,而10年前却仅有微软公司一家上榜。 这些大市值的科技公司,凭借创新技术颠覆传统行业,而上榜的中国公司,则受益于庞大的网民数量,在互联网和商业模式上引领新经济时代。 当前,科技进步已成为提升生产力和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在全球范围科技行业受到投资者大力追捧和青睐的背景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势科技龙头将持续走强,对中国A股市场而言,“独角兽”回A破冰之旅必将吸引更多资金,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而估值能力尚未体现的公司,将被采用更加丰富的估值方法全面衡量公司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寻找到那些真正的“独角兽”公司呢?首先应该选择那些符合国家战略,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创新企业。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处于行业“蓝海”,市场扩张迅速,虽然企业利润目前暂时较少,甚至亏损,但市场占有率较高,并且小荷刚露尖尖角。 尽管“独角兽”公司鱼龙混杂,而普通投资者一下子又难以鉴别,需要时间验证,但是真正的“独角兽”公司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完美融合,从而让中国A股也插上科技的翅膀,装上“中国芯”,必将带动中国股市早日腾飞!
3、股票选股技巧:如何挑选盘中拉升个股 事实上,预知股票将要拉升,并不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下面一些专业人士的经验,或许能给投资者一些启发。 招数一:预测全天成交量 市场有种说法:量价关系,如同水与船的关系,水涨而船高。而能够导致股价上涨的唯一因素,肯定是主力资金的推动。所以,有足够增量资金进场,股价是可以拉升的。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可用的一个公式是:已有成交量(成交股数)×(240分钟÷前市9:30到看盘时为止的分钟数)。当天预测成交量比上一交易日越大,则增量资金进场的可能性越大。 使用这个公式时要注意,往往时间越靠前,则越是偏大于当天实际成交量。一般采用前15分钟、30分钟、45分钟等三个时段的成交量来预测全天的成交量,过早则失真,过晚则失去了预测的意义。 招数二:看股价同大盘波动关系 如果股价在形态上处于中低位,短线技术指标也处于中低位,同时,股价离开阻力位较远,则可能当天涨幅较大。 如果该股不管大盘当天的盘中涨跌,都在该股股价的小幅波动中横盘,则一旦拉起的瞬间,注意果断介入。 如果大盘急跌而该股横盘不动,成交萎缩,则一旦大盘企稳,拉升的可能性较大。 招数三:看盘中有无连续大买单 如果个股盘中出现连续大买单,卖单相对较小,而且买单往往是以高于“卖一”价成交,拉升的时机也就到了。而且,买单委托价离“卖一”价越高,一般而言,拉升的机会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成交量明显放大,股价反而走低,则要高度警惕是不是机构大笔出货。这可以结合盘中有无大卖单研判。另外,高位放出大单,即使要急拉也是余波。 招数四:大卖单被吃掉 个股交投清淡,也会出现较大卖单,如日成交在100万股以内的行情必定会有一些三四万股以上的单子出现,这是完全正常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卖单的价位一旦离成交价比较近,就被主动性的买单吃掉,那么,这很可能是主力在吃货。 为什么呢?因为股价拉升前,主力最不想别人在相对低位拿到筹码,所以,主力会尽可能多拿一些货。一旦股价拉升成功,那么这些相对低位买进的筹码就成为主力自己的获利盘。 招数五:盘中出现非市场性大单 如果在日成交100万股的行情中出现10万股、15万股甚至30万股以上的单子,而且不止一两次,同时,挂单的价位距离成交价较远,往往在第三价位以上,有时候还会撤单,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那么这种单子可能是主力故意挂出来的单子。 既然主力在场内没走,那么股价或上涨或下跌,而不会是盘整。股价要上涨当然好,而即使主力准备诱多大量出货,其出货前也有可能做一波行情,拉开一个出货空间。 招数六:大盘稳而个股先压后拉 当大盘走势稳定而个股盘中常出现较大的卖压,导致股价步步下滑,但尾市却又回升时,投资者一定要弄注意主力的意图。因为若无主力故意压盘,这种脱离大盘的走势在成交清淡的行情中很难出现,起码尾市股价很难回升的。 首先,这种走势肯定会让短线投机者割肉清仓,而盘中出现的一些较大卖单,不排除是主力的对倒盘。 其次,该割肉的散户都走了,主力又把相对高位买进的筹码倒给了市场,压低了持仓成本后,往往稍做缩量盘整后,股价将可能被拉升。 招数七:盘中出现脉冲式上涨 所谓脉冲式上涨,就是指股价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然脱离大盘走势而上冲,然后又很快地回落到原来的位置附近,伴随着这波行情的成交量有一些放大但并没有明显的对倒痕迹。 事实上,这可能是主力在正式拉升前的“试盘”,也可能是主力想多拿一些廉价筹码,同时也振出割肉盘,再择机拉升。 这种情况表明,主力资金相对充足,对股价的上升比较有信心。 提醒 专业人士总结的七种情况可以作为看盘的借鉴,但投资者也不要太拘泥于这些。事实上,影响股价涨跌的因素很多,除了基本面、市场面、技术面,还有心理面的因素,以及一些突发事件。我们在做投资时,要结合多个方面认真研判,才能作出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