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病一: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就是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例如1:“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例如2:“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2、语病二:用词不当。用词不当就是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1:“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例如2:“课外活动时,操场上表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色。”把"景色"改为"景象"。
3、语病三:词语搭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就是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例如1:“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例如2:“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4、语病四: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例如1:“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例如2:“我们班的同学全班都喜欢足球,有几个人不喜欢足球。”前半句说全部都喜欢踢足球,而后半句又说有些人不喜欢,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5、语病五:词序颠倒。词序颠倒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例如1:“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例如2:“自然科学对我很感兴趣。”“自然科学”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
6、语病六:重复啰嗦。重复啰嗦就是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啰嗦累赘。例如1:“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例如2:“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不禁”和“忍不住”意思相同,去掉其中的一个,句子才显得简洁明了。
7、语病七:概念不清。概念不清就是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例如1:“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例如2:“黄河、长江、万里长城、古运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这句话的作者没有弄清“工程”这个概念,“工程”是人工建造出来的项目,黄河与长江都是自然界的杰作,不能算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应删去。正确改法:“万里长城、古运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8、语病八:不合逻辑不合事理。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就是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例如1:“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例如2:“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9、语病九:指代不明。指代不明就是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哪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例如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例如2:“小丽和小花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应将”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改为“小花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