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习惯方面儿子上的学前班是和小学在一起的,所以节奏上都是和小学合拍的。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离梯瓣氨割开出生后就生活的城市,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刚开始的时候在儿子身上最明显的特征体现就是--慌乱!他担心上学会迟倒,总是催促我早点儿送他去学校,路上还总是问“妈妈没有迟倒吧?”他在学校不敢上厕所,他但心方便不完就该要上课了。他写作业总是检查好几遍,事后还后不放心的问我:“妈妈,我写的真没有错吧?老师布置的是这些作业吗?还有别的作业吗?”后来我告诉他上课的时间,以及从家到学校所需的时间,我们几点几分出门到学校后是几点几分,这样就不用担心迟倒了。我跟他算课间休息的时间,以及去厕所所需的时间,这样就不用担心方便不完就开始上课了。对他作业完成好的情况给予肯定和表扬,老师布置的作业让他认真做记录,如果出现记不清的情况,可以和老师电话确认。随着儿子对学校和班级老师和同学的熟悉,用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就完全适应了学前班生活。二、自理能力方面儿子一直是个自理能力不错的孩子,虽然学前班的老师,不像幼儿园的阿姨那样照顾孩子,我也没过多的担心儿子这方面的情况。刚开学时儿子因为环境不适,连续高烧了一周多,也没耽误上课。我给准备好充足的水,嘱咐他多喝水,并告诉他如果感觉不适就告诉老师,让老师给我打电话。儿子的书包都是自己整理,文具都是自己准备,这方面我完全不用操心。三、沟通能力方面去到一个新的环境,就要适应一群新的人。在相互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中,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小矛盾产生。儿子不是个会挑事的孩子,甚至还是个很怕事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他总会给我带回各种好或不好的消息。好的方面无非就是结识了新的朋友,某某小朋友送给他了一块橡皮,他回赠了人家一张贴纸等。有友善的就有强势的,某某小朋友抢他尺子、橡皮了,抢不过人家还挨了打。前桌上课挡着他视线,让他看不到黑板。同桌上课总爱说话,自己不写作业还把他的作业本给撕了等。开始的时候我找老师沟通过,也告诉儿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找老师报告。可是儿子班级70多个孩子,只有两个老师代课,老师实在是忙不过呀。后来我就让儿子自己试着去解决问题,有小朋友抢你东西的时候,你就告诉他“这是我的橡皮,你喜欢可以借给你用用,但你必须要还给我!”等等。几番较量下来,儿子和这些小家伙们也都成了好朋友。学会和同学沟通,也要和老师做好沟通。家里有次停电导致儿子没完成家庭作业,儿子让我跟老师解释,我让他自己和老师去说。儿子放学后告诉我:我跟老师说咱小区里全都停电了,所以作业没有完成。老师没有批评我,只是让我把作业写完就行。后来两次忘记了作业,也是他自己打电话找老师问的。比起之前,沟通能力方面是很大的进步。四、自律能力方面学前班和幼儿园的很大区别在于自律能力的提升!为了保证第二天的起床时间,每晚8点都能自觉上床睡觉,9点前能够入睡,特殊情况除外。早晨,不管睡的多么香甜,都能准备时起床,不会出现赖床的情况。回家能够主动写作业,即使老师不要求上交的手工,也会按时完成。每天能按规定的时间看动画片,出现不遵守的情况,稍加提醒就会按约定执行。五、学习能力方面通过平时对儿子家庭作业的观察,感觉儿子对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还是能掌握的。最大的毛病就是马虎,最近还有点儿小浮燥。比如:下一题的答案写在上一题上,+号少写横,=号少写一横成减号等。指正不管用,让他自己去发现并改正。可是有时候他自己检查好几遍就发现不了,口气还硬得不行。小浮燥主要是体现在书写上,刚开始写的时候,儿子的字还是很工整的,书写也很认真,字面很整洁。可是现在会写了之后,就不正儿八经的去写了。竖不直横不平的,最气人的是写错了不说擦掉重写,就在原来错误的笔画上重描一笔。写完之后你去看吧,粗的粗细的细,一张纸上花里胡哨的。多次提醒不管用,只能是罚他重写,希望这小毛病能早日改掉!整体来说儿子这一学期还是很不错的,最起码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接下来就要开始他第一个寒假假期生活了,假期老师给留了作业,他今天晚上就要写作业,我说先玩两天再写吧,他乐颠颠的接受了这一提议!希望儿子和所有的童鞋们都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