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是平时不多注意自身的血压状况,就是缺乏高血压的治疗健康知识,很容易不小心走进误区,不但不能预防好高血压,反而让高血压更为严重。那么,在高血压的治疗中,比较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
高血压治疗中容易走进的五大误区
1、凭感觉估计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很明确的关系。有些患者血压明明升高了,但却没出现什么具体症状,有些患者血压只是轻度的升高,但却出现明显症状。有时候没有不适应的感觉并不能说明没有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定时定期测量血压,至少每周测量两次。
2、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认为血压降得越快越好是错误的。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会使人头昏乏力,可诱发心绞痛、脑血栓等严重后果。所以除了高血压急症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持续、平稳降压才是正确的降压原则,血压达标通常需4—12周。
3、血压一降就停药:血压一降就立刻停药,停药后血压升高,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血压波动过大,很容易损害心脑肾,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服药后血压下降,不应该停药,只能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并自觉监测血压的变化。
4、不掌握规律用药:高血压病患者通常在清晨清醒后血压会迅速上升,中午过后血压下降。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夜间容易发生脑缺血。每天清晨醒后一次性服药,可有效防止血压剧烈变化,使之保持平稳。
5、吃了药就不用改变生活方式: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病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则地服药就准好。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治疗也是综合的,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吸烟、饮酒、食盐量大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会继续损害血管,加重高血压。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必须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