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曾被父母表扬和肯定的孩子,哪怕长大后也在等着父母道歉。很多家长,总是信奉所谓的打击教育,认为只有让孩子看到不足,看到压力,才能进步。却不知道在孩子心里,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看法和评价,如果总是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在心里会造成一种缺憾,甚至成为一种问题。朋友小贝从小到大都是亲人朋友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却从没有得到过父亲的一句肯定。相反,父亲的话语中永远透着失望。以至于她一直缺乏安全感,时刻有强烈的讨好他人获得认同和肯定的冲动。而另一方面,父母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让孩子一辈丧失信心和勇气。微博上曾有一个女孩写到,因为小时候被父母评价“五音不全”,到现在她都不敢在KTV点一首歌。
2、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对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也想表扬孩子,但是怕表扬孩子过了度,对他的成长不利。是的,我也曾经吃过这个亏。因为小时候是被父母打击教育大的,所以我对孩子总是表扬和鼓励,希望他能更加的自信。直到有一天,小宝的话打醒了我。那天,我替小宝准备好材料,准备和她一起画画,她却不愿意画。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说,宝宝,你画画很好看,给妈妈画一副好么?结果小宝嘴一撅,“妈妈,你骗我,上次在教室画画,老师表扬了很多小朋友,唯独没有表扬我,我以后再也不画了。”看着小宝生气,还有些丧气的样子,我突然发现自己错误的表扬,也正在扼杀着孩子对于画画的兴趣。
3、被夸努力的孩子,认为成功是被自己掌握的,会更加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而被表扬聪明的孩子,他们常怕失败影响自己的聪明的信誉,所以在做事时不敢冒险,总是选择相对容易的去做。在研究中,他们曾在纽约20多所学校进行试验,测试氛围4轮,要求孩子们完成系列智力拼图游戏。第一轮,设置了简单题目。孩子们完成任务后,研究人员吧他们分成两组,并分别告诉两组孩子: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而告诉另一组孩子“你刚才非常努力,表现得很出色。第二轮比赛,题目难度不一,孩子们自由选择题目。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了简单题目,而被夸努力的孩子,选择的是具有挑战性的题目。第三轮比赛,研究人员刻意制造了困难,被夸聪明的孩子,一直很紧张的进行,因为不能克服难关,表现的沮丧极了。而被夸努力的孩子,却积极想各种解决方案。最后一轮比赛,出现了尴尬的结果。在题目难度和第一轮相同的情况下,被夸努力的孩子,分数高于第一轮30%,而被夸聪明的孩子,成绩却降低了。德韦克提出“成长型心态”理论:不论儿童还是成年人,能力都是可以培养的。和“成长型心态”相对的,是“固定性心态”。如果一味夸奖孩子聪明,他就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天分,为了避免出错,他们不再去尝试创新。所以夸奖孩子,必须也要用成长型的思维,通过“努力”“坚持 ”“勤奋”“不断练习”等词语表扬孩子,让他们意识到能被这个世界肯定的唯有成长。
4、父母应该如何正确的表扬孩子?1.用精准的话语表扬孩子。例如,有次小宝刚刚病愈,就遇到学校的期中考。在去学校的路上,我给女儿说,小宝真坚强,身体还虚弱着就去勇敢的去考试,妈妈也要像你学习!而小宝听了我话之后,她也一下子精神了很多。晚上回家后,她告诉我自己考试发挥的很好。这种具体化的表扬,能够准确的找到孩子的闪光点,有利于他们培养这一方面的品格。
5、用探究的话表扬孩子当孩子在完成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后,我和小宝爸爸常故意用惊叹疑惑的神情,惊讶地问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在这个地方,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奇妙的方法的?我们发现,用这种探究的话语表扬孩子,可以更好的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敢于挑战一些对她而言还相对困难的事情。
6、用真诚的话表扬孩子朋友小敏在小时候曾经有一次考试成绩成绩很差,当她忐忑的把卷子递给爸爸时,爸爸开始没有吱声,但是在认真的看了试卷后,蹲下来对她说,“宝贝,考试没发挥好是不是很伤心,但是爸爸却很欣慰。”“因为,爸爸这一段时间看到了你的努力,成绩不好有发挥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只要努力,咱们就不怕。”“而且,刚才我看了你的卷子,有许多都是粗心的因素,咱们要适当的加以训练,但是你的作文真的很棒,提高了很多。”小敏后来回忆说,爸爸的鼓励让她感到既温馨又温暖,虽然一度成绩不是很好,但她从来没有丧失过学习的勇气。现在,她早就博士毕业,留在了上海,对很多同学完成了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