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简称IHHNV) 主要感染外胚层组织如鳃、表皮、前后肠上皮细胞、神经索和神经节,以及中胚层器官如造血组织、触角腺、性腺、淋巴器官、结缔组织和横纹肌的宿主细胞核。成虾对其有耐受性,但如养殖条件恶化也会致死。
2、然后,患急性IHHNV 的幼虾厌食,表皮上皮出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濒死的斑节对虾明显变蓝,腹部肌肉混浊; 行为上它们会在池中慢慢升起,静止一会儿翻滚,接着腹面朝上沉人池底,几小时内重复此过程,会被其他健康的虾吃掉。
3、然后,而在凡纳滨对虾中常表现为典型的慢性病,因而又称为畸形发育不良综合症(RDS),病虾额剑变形弯曲,触角鞭节起皱,表皮粗糙,生长慢,处于慢性消耗状态,从而导致个体小且畸形。
4、然后,黄头病毒病黄头病毒简称YHV,斑节对虾YHV 症状特异,幼虾(生长50~70 天) 几天内摄食率骤增,一天内完全停止摄食,第3 天大量死亡,全池覆没。濒死虾通体苍白,头胸部黄色肿大,鳃由白到淡黄到棕色,肝胰腺变为淡黄色,所以有“黄头病”之称。
5、然后,YHV 危害极大,在泰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养殖斑节对虾中引起严重虾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内地、密西西比斑节对虾也遭受严重打击。YHV 可感染斑节对虾。刀额新对虾和墨吉明对虾对YHV 在池中有抗性。
6、最后,对虾杆状病毒病对虾杆状病毒(简称BP) 是在甲壳动物中发现最早的一种病毒。BP 呈杆状,由囊膜和核衣壳组成,在宿主细胞核中可形成多达100 个大小不一的包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