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水深度】:只要其他条件达成,积水的厚度达0.25公分以上时水漂即可能发生,驾驶人不可不慎。
2、【积水黏稠度】:路面的积水中若含有油污或灰尘,其黏稠度高时,车辆较容易发生水漂现象。
3、【行驶车速】:水漂之形成必须靠车轮与路面积水的相对速度,此相对速度愈快水漂发生机率愈高。小型车行车速度达时速91公里时,就可能会发生水漂,因此车辆行驶中发现路面积水时,最有效避免水漂的方法就是降低车速。
4、【车辆总重】:车子的重量可以将积水挤压分散,因此车辆愈重,水漂较不容易发生。
5、【轮胎胎压】:胎压与水漂发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胎压不足时车辆较容易发生水漂。因此必需依原厂指示维持标准胎压,而行驶高、快速公路时,应比标准胎压要多3%~5%。
6、【轮胎宽度】:轮胎宽度影响轮胎与积水接触的面积,从而影响水面承受的压力,因此胎宽较窄的轮胎较不易发生水漂,而胎宽较宽的轮胎较容易发生水漂。
7、【胎纹深度】:轮胎上胎纹的功用主要在于排水,使轮胎能切水前进,避免发生水漂、滑溜,因此胎纹深度不足的轮胎较容易发生滑溜。我国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规则即明文规定汽车胎纹深度不脲摩喜清得低于1.6厘米;机车也不可低于1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