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马桶本身的排斥。有的幼儿园马桶和家中马桶不一样,可能是蹲坑,也有的是一个大洞的那种。孩子没有接触过这种如厕工具,就会产生恐惧,觉得自己会掉下去。也有的男孩讵畿缤耒会觉得幼儿园那一排马桶都是女生用的,自己要用马桶只能回家。如何避免孩子对马桶的错误认知呢? 首先家长先要了解幼儿园如厕的方式,如果和家里不一样,要提前告诉孩子,最好用图示的方法,把幼儿园如厕步骤画下来。平时外出有意识地带孩子认识一下各种不同的如厕环境和工具,以及使用的方法。家长最好自己做示范,消除孩子的顾虑,带孩子认知到厕所有很多种类,虽然每种厕所使用方法不一样,但不分性别也不会有安全问题。
2、 便便找不到用力点。小孩在马桶上找不到用力点是很常见的,“因为他们的腿悬在空中,而这会导致肛门肌肉收缩,难以排出大便。”劳拉博士在她的家长问答书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她的建议是,最好的便便姿势是膝盖比屁股高,腿能水平放在地面上。 如果幼儿园的座便器不是儿童专用的小型款,那最好测量一下孩子坐上去后,脚离地面的距离,再配相同高度的凳子,让孩子能踩着用上力。提前和老师沟通,把小凳带入园,方便孩子如厕时使用。
3、 心续异收俱情紧张,不敢开口。刚入园因为情绪紧张,孩子经常憋着不愿动,憋不住拉在裤里的情况比较多见。需要给孩子一邗锒凳审个适应的过程,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大惊小怪质问孩子。 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在集体环境中,不敢向老师提出如厕的需求,最后憋不住只能拉裤子了。这种情况首先要和老师沟通,一同鼓励孩子大胆说出来,如果孩子还是不愿说,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如厕标志物或动作,比如一张卡片,或是做个举拳的手势。集体活动中,孩子只要出示这些动作,不用开口老师就知道了。
4、此外,幼儿园会有一些统一如厕的环节,比如课前、课后、饭前等。家长也可以在游戏后、饭前、睡前、出门前,给孩子一个如厕的提示,让孩子意识到不是等急了再上,也可以在做某些事前或后,去厕所感知一下,有点尿意可以先排。尽量和幼儿园如厕环节保持同步的训练,可以减轻孩子被统一如厕时的心理压力。
5、另外“便便好臭,便便好脏啊”等语言,还是尽量不要出现了。长期用这种语言描述便便,会让孩子对便便产生抗拒。绘本《糊糊、臭臭、便便、球球》就提供了一个科学对待便便的好方法:通过观察、记录自己的便便,了解便便也是有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