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步:观察字形,属于方形,深印在脑海里。
2、第二步:写第一笔“撇”。这个撇属于平撇,也叫短撇。其特点是“短、平、直”。用笔尖犹如高空坠都虼衲茆石,重重的点出钉子帽样的动作点,然后朝着近乎水平的左方,近乎直线,急速出锋、出膊扔飑颞尖。不可长,只能短!因为它不是主笔,属于次笔。
3、第三步:写第二笔“横”画。这是个主要笔画,应该将其左端狠狠的往外(往左)伸出探出,并且整个椹巷蹁尖横画倾斜程度较大,右边抬起来脍篙守酬抗肩比较重。不可水平,更不能右边耷拉。那么,这个横画的右端呢?怎么处理?应该狠狠的“收住”,当行笔行进到正好冲着上面的撇笔的时候立马停止,然后再稍稍往右行进一点点即可,不可再往右行笔,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禾木旁右边还有个“口”字旁,假如继续行进,岂不占了人家口字的地盘?这就叫“让就原理”。但是有很多人写成这样错误的样子,图中第二个才是正确的。
4、第四步:写第三笔“竖”。这个竖笔是主笔,写成悬针竖或垂露竖都行。起笔处在哪儿呢?冲着第一笔额鹿赤柝画“短撇”的“重心”之处起笔,否则就失去平衡,如图所示:
5、其实,这个竖笔在具体写的时候,要通盘考虑,就是说,要与刚刚写过的“横”笔联系起来写,这个竖笔并非从横笔的中点穿过,而是狠狠的偏右!
6、但是有的人却写成互相平分:
7、所以,这两个笔画应结合起来写!总目的就是避让右边的“口字旁”。学会了这个结构,再写别的偏旁部首比如“木字旁”、“提手旁”等就会得心应手。
8、第五步:写禾木旁的“撇”。这个撇笔是最容易出错的,有这样几种错误写法:一是写的太长,本来是次笔,却写成了主笔。
9、二是写的太弯曲,本来应该是“直稍弯”,却写成了“弯”。
10、三是写的太靠下,本来应该从横与竖交叉点那儿开始,却靠了下:
11、所以正确的写法是,宁可写的短小刚刚露出
12、也不可拉长,更不可超过横笔(横笔是最靠左的!)。宁可写成直线
13、也不可弯曲!这就是法则,这就是窍门。尽管书法家写的风格不一,各有特色,但是法则是相通的,谁也不可塾碧蛳逅凌驾于法之上的!法律(法则韵律)面前人人平等!
14、第六步:写“点”。这个点很有意思。你可能认为,这个点应该点在横与竖交叉点那儿,其实不然!仔细观察,非常明显,并不是在交叉点那儿,而是稍微偏下!
15、第七步:写“口字旁”。第一笔写“短竖”,属于垂露竖,方向:朝着右下方。但很多人都写成朝着下方行笔:
16、整个短竖不是直线,而是有弧度的,往里收敛
17、但是很多人都写直了:
18、口字旁的第二笔是“横折”,横要“直稍弯”,可以稍微弯一点没关系,但不能写成弯曲的:
19、更不能写成弯曲的五边形:
20、“横折”的动作点在转折之处,动作要强烈
21、给人以棱角分明斩钉截铁的力量感。要想写出这种感觉,一是横画行笔至转折之处的时候,有意识的将钢笔尖往右上方移动,然后使劲重按,弄出个动作点来,紧接着,杀个回马枪,朝着左下方急转而下。只要你动作够纛赙镒店狠,速度够快,写出棱角感是不难的。最后,写一短横。不过,这一短横虽短,却最难写!短横的位置到底在哪儿?与相邻的那两个短竖怎么组合成口字形?组合成什么样的口字形?这些都是要好好研究的。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正确的写法:最后一笔横画,稍稍往上挤着写,并且实连(就是结结实实的连接不可有缝隙)左边的短竖,并且让左边的短竖伸展下来一点点更出味,但是,右边的情形就不同了,仔细观察一下
22、中的口字旁,会发现,最后一笔横画将右边的短竖(折笔)托住了!不让它往下伸展!既然是托住,那就谀薜频扰得往右伸出一点点,不然托不住的!整个口字形状像一个倒梯形,上宽下窄的倒梯形
23、这就是正确的要领。下面列举各种各样的不规范写法,引以为戒:笔画太弯曲的
24、不是倒梯形的
25、没有动作点的像铁丝或面条的
26、最后一笔“横”的接口处处理不当的
27、这里还需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口字旁假如在字的左边,就往上提,比如“
28、在字的右边就往下移比如:即“口字在左往上提,口字在右往下移”,刚才写的“和”字就属于“口字在右往下移”的情况:
29、不能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