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对战争的态度是:战争损害万物而为不祥。统治者不应好战,但应善战,一举胜之。也应该保持悲戚,以表示对生命的尊重,并反思战争对萼甜啭逖天道的违逆。因此,老子主张反战、止战,但并不反对义战、善战。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对于治理国家而言,战争应该属于非常态的情况,不能作为治理的主要办法,所以老子反对一切无道之争、不义之战,除非为了保国安民,才在迫不得已时为之。
统治者虽不好战,但也要不怕战。既然要战,就要善于用兵,一举胜之。如果战胜,也应该用悲哀的心情恭敬肃立,以表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尊重,这是告诫人们永远不能以杀人为乐,也是对战争这种违背天道行为的反对与反思。毕竟,无论战胜战败,双方的兵士都是受害者。
老子战争思想
老子战争思想的历史背景就是春秋时期的战乱纷争。春秋时代诸侯争霸,连年的掠夺和兼并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沉重灾难。老子分析战争起因,认为根源在于发动战争的统治者贪欲太强,而受害者永远是百姓。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
由这些经文不难理解老子的反战、义战、善战、悲战、止战等一系列思想。这些思想跨过时空的障碍,对后世的你我有着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