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个简单粗暴的择业方法:过去≈未来
职场上有一个被广为认可的理论:职业=兴趣+能力。这个理论貌似简单,但操作难度很大,为什么?第一,年轻人往往兴趣N多;第二,由于缺少实践,有的人觉得自己缺少能力,又有人觉得自己能力N多强,根本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为主业。
对此,推荐一个方法:过去≈未来,虽然它简单得近乎粗暴,却有一定的实用性。当然必须再次强调:这是一个观察性论断,而不是经过大量研究得出的科研结果。所以,你要带着思辨之心来参考这个方法。
所谓过去≈未来,指的是“用过去的履历,定未来的职业”。我们先来看案例:
1.这些人的职场经历,过去≈现在
过去的履历;所从事的职业;过去的履历与该职位是否匹配。
少年时代热爱围棋,细心冷静;财务管理;很匹配
上大学时最喜欢摄影、做手抄报;市场营销;很匹配
被公认为“潮人”,什么消息都知道。微博营销;很匹配
模特、模特队长;公关公司总裁;很匹配
上大学期间就在批发市场练摊;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很匹配
喜欢十字绣、折纸等需要注意细节的事儿;银行职员;很匹配
七、职业性格测试:多一种方式了解自我
几年以前,我还把性格测试归为严重不靠谱的东西,直到我的同事Amy老师给我详细普及了职业测评的种种手段之后,我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个相当科学的心理学范畴的好用工具。因此,在此节中,我们给大家推荐两个著名的性格测试工具:
1.MBTI职业性格测试(适合大学毕业生、新入职员工)
这是目前性格测试中最著名的,已经应用到全球500强的很多企业,中国企业有宝钢、海尔等大型公司,主要用于员工的性格确定,以便公司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发展规划。此测试不适合高中生,主要是因为高中生在性格上还未完全确定。
2.职业锚定位测评(适合在职员工)
职业锚主要用于在职员工,已经对自己的职业有所了解,尤其前5年的工作阶段是职业转变期,需要在一次次的职业转变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职业锚。这个测评主要用于转行、跳槽等员工,便于对自我的定位有个真实的认识。
八、择业终结法:你比别人强的那一点,就是你这辈子最该做的事
前文讲了这么多选择职业的方法,也许你依然三分迷茫七分纠结,那么,请使用这个择业终结法吧:你比别人强一点点的事,就是你该做一辈子的事!我可以放心大胆地承诺:这是个100%正确的择业法门,因为,这是真理,也是常识。
体育硕士王萌,是个资质不错的优秀大学生,但是放眼望去,眼前有数不清的各种更高、更快、更强、更美,她不敢说自己比别人强一点。
由于王萌英语很好,被招聘到教育机构做英文老师。敬业热情的她依然优秀,迅速获得了优秀教师的荣誉。然而,继续放眼望去,眼前有各种更幽默、更学术、更冷笑话,她也不敢说自己就绝对比别人强一点。
直到有一天,她利用自己的调酒特长(Bartending)创办了June Mixing the Best国际调酒师课程,她才真正可以扬眉吐气地说:“在全英文国际调酒师培训这个领域,我绝对比别人强一点,甚至两点三点!”正因如此,王萌的调酒课受到诸多留学生和白领商务人士的青睐,火到不预约根本报不上名。
那么,你比别人,到底强在“哪一点?”
如果你比别人更擅长学习,考博当教授也许比做公务员更适合你。
如果你学的是理工科,也是学生会核心成员,我想你在“技术与管理结合”这一点上就比别人“强一点”,那么,你应该到本行的公司里面做管理培训生、做技术管理,或者销售营销管理工作。
如果你比同学更能静心研究技术,那么,技术岗位以及未来的技术管理岗位就应该是你的选择。
如果你比多数人更有条理,更有数字感,那么,你做财务肯定比我强180倍。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啥优点,但是似乎比别人强的一点就是人缘特好,朋友比别人多,你也许能成为一个不错的销售(别惊讶,好销售往往就是人缘最好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