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其真正用途。孩子特别想要某样东西,家长应该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目的。是为了方鲫蛏费犁便学习生活,还是仅仅为了攀比炫耀。比方说,别人都有埠们萁猕自行车,他也想要辆自行车,可能是为了方便上学用;而如果他原本已经有自行车了,现在又想买辆新的,八成是为了同学面前攀比的。积极正确的需求,家长应该满足,而不健康的需求,则应该三思。
2、转移注意力。孩子特别想要某件东西,家长可以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把他的好奇心拉到另一件事情上,或许能减少他对某件事物的执迷。比方说,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用智能手机,可是多半也就是为了玩游戏和装面子,其中的智能功能用不到一半。家长则可以把他对智能手机的迷恋转移到书籍上,多看书总是好的!
3、安抚情绪为先。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应该首先安抚他的情绪,对他柔声细语地对话或者来一个深情拥抱。等到他不再哭闹了,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去给他讲道理或许更有效。
4、坚持原则不动摇。不少家长为了宁事息人,会改变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从而满足孩子的需求。可是,这种做法时间长了,孩子便会得寸进尺,一有不满足的时候就故技重施。所以说,如果家长觉得这个需求是不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动摇。这同样是一种以身作则式的教育。
5、关上一门,打开一窗。如果家长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也请不要一棍子打死。对待孩子还是应该教育为主,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请为他打开一扇轻拔吴悃窗。比方说,拒绝了孩子过早买手机的要求后,可以告诉他,把自己的零花钱存下来,一定会买到一部心爱的手机的。这样一来,孩子也会更加有奔头,有希望,有动力。
6、更加正确的引导。人想要东西,尤其是对于那些很喜欢的东西特别有持有欲,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别说是孩子了,思维缜密的成年人也有自己头脑发热的时候。所以说,家长要为孩子更加正确更加积极的引导。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不仅包括言语上的说教,更重要的是行为的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