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冬春季好发的疾病1.Ⅰ型糖尿傍猓鲡凶病Ⅰ型糖尿病的发病与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化学毒蹒效罩翔物(链尿菌素、四氧嘧啶等)、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如牛乳蛋白:α、β-酪蛋白、乳球蛋白)有关,以上因素可能对带有易感性基因者激发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产生β细胞毒性作用,最后导致发生Ⅰ型糖尿病。在冬春季,病毒活跃且感染机会多,这就造成了Ⅰ型糖尿病在冬春季好发。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俗称脑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男女老幼都可得病,其中儿童为多。在流脑好发的季节里,一旦发现突然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惊厥和皮肤粘膜有出血点的病人,应及时就医。该病患者居室应开窗通风,病人使用的被褥应在太阳光下暴晒消毒。3.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冬春季急性传染病。目前对这种病尚无令人满意的特效药物,病后不及时诊治,死亡率较高。在这个季节,一旦出现突然畏寒、继之高热、面红、颈红、胸肩部红、貌似醉酒、伴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和皮肤粘膜有出血点的病人,应及时救治。4.急性感染性喉炎冬春季多发,且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治疗主要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气管切开。5.支气管肺炎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染、致病微生物较多,易发生肺炎。6.病毒性肺炎腺病毒肺炎多见于6个月-2岁小儿,冬春季多发,发病较急、高热持续时间长、中毒症状重。7.麻疹发生季节以春季发病数较多,高峰在2-5个月份,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表现。麻疹病人自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本病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所以要加强预防。关键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以提高其免疫力。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麻疹患者。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被给予被动免疫。切断传播途径,病人曾住过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初种年龄国内规定为生后8个月,7岁时复种一次。易感者在接触病人2天内若接种疫苗,仍有可能预防发病或减轻病情。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发病。如用量不足或接触麻疹后第5-9日使用,仅可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8.水痘冬春季多发,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易感儿接触水痘患儿后,几乎均可患病,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但以后可以发生带状疱疹。因水痘传染性极强,要加强预防。控制传染源,隔离病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保护易感者:国外已开始使用减毒活疫苗,接触水痘患儿后立即应用,其保护率可达85%-95%,并可持续10年以上。对正在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功能受损和恶性病患者以及孕妇和接触患水痘母亲的新生儿,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125-625U/kg,可起到预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