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法

时间:2024-10-14 14:30:24

1、小血管病变在有明显病变的毛细血管中,电镜下可见内皮有血栓形成前病理变化,由于微循环中发生病变,故可引起微血管病性红细胞溶解,后者又可加重局部的血栓形成,若病变较广泛,则可导致血小板减少,文献报告TTP可伴发盘形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脊柱炎、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等,这些疾病的特点都有一定程度的血管炎病变。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病理变化为微循环中有血栓形成,有人认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本质是DIC。Takahashi等检测了10例急性TTP患者的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病人的TAT和PAP值均高于正常对照,但两者之间未见相关性。5例患者缓解后,其PAP和TAT值均明显下降,但其他止凝血指标未见异常。

3、前列环素(PGI2)合成减少或血浆中缺乏某些防止PGI2降解的因子。约60%的TTP患者用全血或血浆可以获得缓解,若用5%白蛋白治疗则病情恶化。经研究,患者PGI2生成正常,但其降解速度加速,提示正常血浆中有一种能防止PGI2迅速降解的因子,它不存在于白蛋白中。此因子的半衰期为2周,它能延长PGI2的生物活性 其缺乏可导致PGI2减少,伴发微血管血栓形成。Hensby等(1979)报道TTP患者血浆中6酮-PGF1a减少,进一步证实这一学说。

4、免疫学说有人认为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所见到的血管病变系免疫损伤所致,用3H脯氨酸标记内皮细胞,用TTP患者的血浆孵育可使内皮细胞杀伤42%,对照组仅8.6% 此外用TTP血清中的IgG可使内皮细胞杀死率达70%,而对照组仅16.8%。

5、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法我以前也是一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小腿部瘀清红斑,血小板特别低,用的强的松和一些西药后副作用特别大,而且对提升血小板一点帮助也没有,一直是三四十左右,无奈之下经朋友介绍试了一下 用《余启华曲折的治疗经历》里边提到的汤药,整体感觉还不错,不仅把强的松等药都停了,而且血象一直稳中有升,不到半年的时间血小板就恢复正常了,我是相当满意了,因为之前二年多血小板一直很低,现在跟健康人一样了。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