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本、欧美锦鲤鱼池孰优孰劣

时间:2024-10-14 13:05:30

1、自古至今,世界各地在建造庭院之时,总喜欢在其中设一方鱼池,养几尾锦鲤。种些许植物,鱼池当中或有假山耸立其中,或有亭子小桥点缀左右,或建立一座精美绝伦的雕像喷泉,林林总总的鱼池,让整个庭院充满生命和韵律。一方池、一泓水、一座院。几尾锦鲤游戏其间,人们在这宁静祥和之中体会动与静的独立与统一,感受大自然和人的和谐之美。但由于文化审美和地理条件的差异,中外景观鱼池的风格不尽相同。下面大家随着我一同来看一下中外鱼池风格上不同的内幕。一.中国景观锦鲤鱼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人讲究和谐、中庸、包容、顺应自然。而中国鱼池的风格正是在中国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形成的产物,给人的整体感觉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而人就在画中一般,鱼音通余,象征财富,鱼善游动,象征飞黄腾达,锦鲤寿命一般都在70岁左右所以也象征着长寿。所以锦鲤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极其美好的寓意。正因为有着这么多美好的寓意所以中国人很多很多都会在家里养几尾锦鲤,建一方鱼池的,而中国景观鱼池又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创造的艺术准则,崇尚顺应自然,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庭院的将鱼池与休息座椅亭子结合起来,也有的把鱼池与栏杆踏步等设施组合在一起,以便争取更多的绿化面积创造舒适的环境。中式园林池以山水园林为基本形式,力求自然与人工巧妙、完美地结合,创造出自然舒适、温馨典雅的生活空间。鱼池中多放置一座假山点缀些许奇石,让鱼池看起来,山不离水,水不离山。在山水之乐间回味无穷。鱼池虽美,但其打理颇烦。幸运的是,中国鱼池历史悠久,古人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鱼池打理经验,比如传统过滤,就是用各种过滤材料或者密度不同的网来过滤、吸附水中的杂质。这个方法简单、成本低,但是现实也证明这种方法只能过滤大颗粒的杂质,而对溶于水的有害物质不能有效祛除,从根本上并不能解决鱼池水质问题,而且处理不了的杂质会形成难以祛除的死角,这也为日后的鱼池清理留下隐患。而如果使用现代过滤系统,所占空间又过于巨大大,很难取舍。二.日本景观锦鲤鱼池日本锦鲤最早起源中国,大约500多年前,从中国引进到日本,并在日本多年培育下发扬光大,因此锦鲤在日本有着很高的地位,被作为日本的国鱼,相对的培育锦鲤也需要配套的鱼池。而怎么把锦鲤鱼池建设的赏心悦目,日本工匠着实费了不少心思。说起景观鱼池就不得不说日本景观文化的由来,从汉朝起,日本文化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盛唐文化。日本园林由于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时期的山水园的影响,在保持着与中国古典园林池“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思想相近的自然式风格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具有日本独特风格的日式景观体系。日式景观池周围由多由小溪、流水、瀑布、小桥、青苔、盆景、石头、石灯、蹲踞、等元素组成相比中式景观池,日式景观池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宁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更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和细腻;同时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日本锦鲤养殖技术在世界上十分先进,所以配套的鱼池过滤比起中国传统过滤要更为合理先进,一般采用的是完整的一体化杀菌系统配合涌清水、溢流等,物理、生化、杀菌除藻、增氧系统,这些技术除了本土流传下来的方法外,日本兼容并蓄积极吸取西方先进的过滤技术引入先进的设备,加上本土养殖锦鲤的经验,培育出很多品种优良的锦鲤品种,博得世界锦鲤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三.西方景观鱼池西方景观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抗争池以"完整、和谐、鲜明"为特征,追求严谨的理性,自然是要为人所用,成为西方造景观池建造的基本信条。西方景观艺术经过古罗马、文艺复兴到十七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法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一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抗争。这是因为从思想上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论世界观对西方人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影响。“人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人是宇宙的缩影。”这一思想以后被逐渐发展并形成一种注重个性、提倡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价值观念,所以无论西方景观池都有明显的人工雕琢印记。看起来很规整,鱼池的形状大多以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大多数池中总有一些精美的人物雕像和精美绝伦的喷泉,追求整体和对称性。池边驳岸石多是带有棱角的石料或者平整光滑的池岸。西方景观池最大的特点是追求水质极其的纯净,这和西方的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所以在鱼池净化技术上西方一直是世界领先,这其中又以德国的工业技术最为突出,目前中国也紧跟时代引进西方技术并结合本土技术不断创新发展鱼池过滤的技术争取赶超日本培育出品质更好的锦鲤。而西方景观池的建造风格也越来越欣赏和借鉴东方艺术设计并开始学习研究,中西方艺术文化和技术的不断交流最终会为广大人民带来更大的便利。东西方景观鱼池虽然风格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是突出自然还是建筑。但殊途同归,人们的初衷都是为自己提供一处宁静祥和,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追求一种恬静淡雅、朴实无华的情趣,寄情山水在大自然中寻求共鸣。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