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公司看公司生产规模、资质、历史,好的产品一定是有规模投入、长期的经验、各种资质认证、科研水平和好的声誉,以及有自己的小球藻生产基地。
2、看外观看外观颜色:好品质的小球藻应当是浓绿色,表面均匀,没有杂质(斑点)感,表面柔润。表面发涩、粗糙发黑或发黄是由于不纯净或混入其它藻类和添加物,发黄也可能是被氧化或营养成分低。
3、闻气味好的产品会有较浓纯正的水藻香味,但不腥臭。
4、品口感品质好的小球藻嚼碎后发粘,有浓郁纯正的藻香味(有点像草香),而且一味到底不会改变,也没有其它异味出现。如果有酸、涩、苦味,那一定是因派生出其它的有害藻而变得不纯或被污染了。过硬可能是添加了赋形剂。
5、看成分一定要选择不含任何添加剂或是赋形剂(如硬脂酸镁、二氧化硅等)的小球藻产品。也有的为了提升口感增加了甜味剂。这样的话,不但掩盖了小球藻真实的味道且纯度大打折扣。
6、看藻种小球藻可细分为大约10多个种类,根据小球藻类分析研究,营养价值最高的是蛋白核小球藻这个藻种,如何鉴别藻种,最直接的方法要商家出具专业机构的藻种鉴定报告。
7、产品形态不要购买液态的或是粉状的小球藻产品,液态的小球藻浓度极低,大部分是水,且液态的易氧化。粉状的小球藻产品一般都添加了甜味剂。小球藻一般制成片剂(颗粒状)销售,服用起来方便,消化吸收率同样高。
8、看粉末溶液质量高的小球藻产品将颗粒碾碎成细粉末后加入清水,经小球藻粉末沉淀后可看见水质依然清亮,如水质浑浊,说明小球藻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
9、看包装小球藻片剂一定要避光的包装才行,小球藻因其高含量的叶绿素,所以对光线极为敏感,一般来讲瓶装的避光效果没有铝铂袋的好。
10、看进口证明声称是进口小球藻的产品,最好能出示每批次的入境检验检疫证明,该证明表明该批产品的质量是合格的,通过了第三方中国商检各项检验(其中包括重金属、致癌物、大肠杆菌、营养成分等多项检验)。我国对于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食品把关程度在国际上是很严格的。不能出示该证明的,说明产品的来源不明且没有任何保障。
11、暴露空气中质量高的小球藻产品,打开包装将颗粒暴露在空气中,24小时内就会慢慢氧化,发黄再发白,如果颜色变化很轻微或是不变色,说明加了色素或是其它添加剂,品质不纯正。
12、不要吃野生小球藻小球藻必须要加工成成品后才能服用,野生的小球藻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因为小球藻是无法用肉眼来分辨的,藻类成千上万种,肉眼看感觉大多数都是绿色。分辨小球涎佳遴像藻,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才能看清。再者,野生的藻类会吸附海洋、湖泊、池塘等天然环境中的重金属,有的在生长过程中会滋生出有毒的藻类(如微囊藻毒素),这是为什么不能直接食用野生藻类,必须通过专业生产商在洁净环境中培养小球藻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三,小球藻的细胞壁有3层,需经过破壁处理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如食用野生小球藻,是无法消化吸收的,也就是说吃了也白吃!
13、有关破壁技术如果还有厂家还在强调破壁技术,那就太忽悠人,破壁技术早在几十年前确实是属于新技术,有了破壁处理,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会大大地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小球藻为何这么晚才出现在内地市场的原因。而今破壁技术已然不是什么高精尖技术了,很多生物技术厂家也都能做到了。相反,超净化技术、无污染的生产作业过程才是决定小球藻品质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内地产小球藻制品质量不高的原因所在。
14、小球藻到底是哪里产的最好?台湾的半导体、光电、笔记本电脑、手机产业举世知名,殊不知,除科技产品外,台湾的小球藻品质以及市场斜惆垦墉占有率也是全球第一。台湾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温度适宜(培养小球藻的温度在22-25度左右),自然环境好,是生产小球藻的天然良地。对于其他产品不作评价,但对于小球藻这类产品,可千万不要迷信国外品牌哦!
15、综上所述,要生产出高品质的小球藻,需要破壁处理、洁净养殖和超净化加工等核心技术支持,这并非一般人认为的那么简单,是需要多年的养殖经验的积累和科技生产结果的结合,才能为您提供优质的小球藻产品。小铅噩论说球藻有极强的吸附重金属和毒素的功能,因此,净化技术更是其生产核心,需要大量投资来完成,这不是一般生产能做到的,否则在养殖过程中就已被污染了,营养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甚至还会产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