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主要为筒形杯体虫。杯体虫隶属缘毛目,累枝科,杯体虫属,为附生纤毛虫。虫体大小为14~18微米×11-25微米,虫体充分伸展时呈杯状或喇叭状,前端粗,向后变狭,口围盘有发达的口缘膜。
2、前庭附近有1个伸缩泡,体后端有1个附着盘,体表有细致横纹。虫体收缩时,口围盘纤毛作束状,向外伸于体外,再渐缩入,有时缩成茄子状。
3、虫体传播主要靠游动。在一定环境下,虫体在口围盘和附着盘均缩入而呈茄子状,体上具有比平时更长的细密纤毛。
4、然后离开宿主,在水中游泳,遇到合适的宿主就寄生杯体虫一年四季均可见,主要寄生在鱼体的皮肤和鳃上。
5、大量寄生时病鱼常常成群地在池边缓慢游动,呼吸困难,体表似有层毛状物,影响鱼体的正常呼吸和生长发育,最后导致鱼体死亡。
6、预防:①仞底清塘,晾晒塘底,杀死寄生虫卵;嘭綮倏旌②发病高峰季节,定期使用原虫净等杀虫剂抑制虫体繁殖;③鱼苗罩脾青槊种入塘时用8毫克/升硫酸铜或2%食盐溶液浸洗20分钟,或用高锰酸钾10-15毫克/升浸洗15-30分钟。
7、治疗措施:①全池泼洒原虫净,第二天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②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仝攮醚廴剂全池泼洒,第二天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溶液消毒;③每亩使用20千克新鲜的楝树叶沤水,1周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