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精常规消毒。
2、压痛点,泻法【位置】循伤处按点,反应剧烈处为此。阳池,泻法【定位】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解剖】 在尺骨和腕骨关节部;在指总伸肌腱与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下有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主治】 腕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目赤肿痛。【操作】 直刺0.3~0.5寸。【配伍】 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附注】 手少阳经所过为“原”。
3、阳溪,泻法【定位】 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解剖】 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操作】 直刺0.5~0.8寸。【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附注】 手阳明经所行为“经”。
4、外关,泻法【定溴腻男替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解剖】 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骨间背侧神经。【主治】 热病,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瘰疬,胁肋病,上肢痹痛。【操作】直刺0.5~1寸。【配伍】 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附注】 (l)手少阳经络穴。(2)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5、上述各穴进针得气后,用提、插、捻转补泻法,留针30分钟。亦可对各穴采用指压刺激法。或耳穴贴腕关节对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