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中的多糖

时间:2024-10-14 04:37:34

1971年Sasa氯短赤亻kiT等从树舌子实体中分离出抗S-180肉瘤的活性多糖G-D、G-F、G-Z。经化学研究表明,盐淬芪求该多糖中G-Z为β-(1—3)(1→4)连接的葡聚糖,并有微量木糖存在。1981年东京药学院MiyazakiT等从灵芝子实体分离出水溶性多糖GL-1,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0,GL-1由葡萄糖、木糖及阿拉伯糖组成,其分子比为18.8:1.5:1.4,主要成分为阿拉伯葡聚糖(arabinoyloglucan)侧链含α及β(1→4)D-吡喃葡萄糖基,β(1→6)及β(1→3)连接,阿拉伯糖为非还原性末端残基,木糖可能作为侧链的部分存在。GL-1对S-180肉瘤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当腹腔注射20mg·kg-110天),其抑制率为95.6%-98.5%,温和酸水解及α-淀粉酶处理,GL-l对抗肿瘤则没有效果。结果表明:GL-1抗肿瘤的重要结构为侧链葡聚糖核心含有β-(1→3)、β-(1→4)及β-(1→6)连接。

1982年MiyazakiT等以稀碱液(0.1mol·L-1NaOH)从灵芝中提取分离山抗S-180肉瘤活性的水溶性多糖,相对分子质量38000,经酸水解鉴定,该多糖含有L-岩藻糖、D-木糖和D-甘露糖,其分子比为1:1:1,经过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甲基化反应及气质联用(GC-MS),证明其结构为:

灵芝中的多糖

1983年UkaiS等从日本灵芝(Ganodermajaponzcum)中分离出甘露多糖(mannan)及水溶性葡聚糖(glucans)对S-180肉瘤显示抗肿瘤活性。

1985年HikinoH等从日本Kanagawa产的灵芝(GanodermalucidumKarst.)的生药中分离出葡聚糖肽(peptidoglycans),灵芝葡聚糖A及B,临床观察有降血糖的活性。

1986年TomodaK等从灵芝(Ganodermalucidum(Reishi)Karst.)子实体分离出降血糖成分,即灵芝葡聚糖B和C。研究表明葡聚糖肽(peptidoglycans),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400及5800。灵芝葡聚糖B的侧链含D-吡喃葡萄糖基β(1→3)(1→6)苷键连接。灵芝葡聚糖C(ganoderanC)含吡喃葡萄糖基β(1→3)(1→6)及D-吡喃半乳糖基。α-(1→6)苷键。

1986年韩国汉城大学ShinHW等从灵芝(鹿角状)孢子及菌盖(pileus)进行分析,从其子实体分离出蛋白质多糖,经热水提取,丙酮沉淀及透析纯化得到多糖部分(51%)及蛋白质部分(5%),当腹腔注射50mg·kg-1于小鼠上,可增强腹膜渗巾物细胞(巨噬细胞)多形核蛋白细胞的积累,表明该糖蛋白具有免疫潜在活性。

1977年HitoshiT等从灵芝中提取4种多糖,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达83.9%,半数动物肿瘤完全消退,该灵芝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似为含少量蛋白质的多糖。

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何云庆等研究了灵芝子实体免疫多糖。从中分离出4种成分,其中1种具有(1→6)及(1→3)连接的葡萄糖多聚体。另1种为β(1→6)(1→3)连接的阿拉伯糖及半乳糖的多聚体。

1993年KimB等从朝鲜产灵芝(Ganodennalucidum)培养的菌丝体热水提取物中,发现与蛋白质结合的多糖Frl-V,静脉注射ICR鼠,剂量为每天20mg·kg-1,对S-180肉瘤,抑制率为64.2%-75.8%,并对抗肿瘤化合物测定了免疫活性。它含有68.6%的多糖,系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木糖及5l%蛋白质(17种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5.8X10的4次方,命名为灵芝多糖(lucidan)。

1993年林志彬和雷林生发现,每日给小鼠腹腔注射灵芝多糖GL-B(25-100mg·kg-1)4天。可明显增强小鼠脾细心对LPS刺激的增殖反应。当剂量为100mg·kg-1时,脾细胞增殖反应较对照组增加84.8%。结果表明,GL-B可增强B淋巴细胞对LPS刺激的敏感性。

1991年Ma等报告灵芝多糖BN3A、BN3B和BN3C(0.05-1μg·ml-1)均可显著增加C57BI/6j小鼠脾细胞在ConA存在条件下的IL-2产生,并可部分地拮抗环孢霉素A和氢化可的松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的抑制作用。

1994年何云庆等从人工栽培的灵芝(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子实体热水提取物中分离出2种葡聚糖肽GLSP1、GLSP2,凝胶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证明其为单一的多糖均一体,测得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800及14100,完全水解、过碘酸氧化、Smith降解、光谱分析及甲基化分析表明:GLSP1为含有β(1→3)(1→6)及(1→4)苷键的葡聚糖肽,肽的含量占26.6%;GLSP2为含有β(1→6)及(1→4)苷键的葡聚糖肽,两类昔键糖基组成比例l:l,并有分枝,肽的含量占12.3%,碱性β-消去反应证明,2种葡聚糖肽的糖基与肽键的丝氨酸与苏氨酸以O-糖苷键相连接。

1989年Hikino等从灵芝子实体中分离出蛋白质的异多糖FA-1b,FIII-3a,等共15种,其中,除FII-1无降血糖作用,FIII-lb降血糖作用较弱外,对正常小鼠均有明显降糖作用。灵芝多糖B(ganoderanB)能提高正常小鼠和糖负荷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灵芝多糖B可明显促进肝脏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和糖原合成酶活性,降低肝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

1989年何云庆等从赤芝(灵芝)子实体分离出一种具有促进核酸蛋白合成代谢作用、改善造血功能的多糖BN3C(polysaccharideBN3C),从中分离出4种多糖均一体,经用现代研究方法确认,BN3C为葡聚糖,由葡萄糖、阿拉伯糖的肽多糖(pepti-dopolysaccharide)组成,葡萄糖与阿拉伯糖的摩尔数比为4:1,肽的含量为5.4%,由胱氨酸、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及微量精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组氨酸所组成。

1995年Ma及Lin发现,在给小鼠腹腔接种S-180细胞前预防给药或接种后治疗给药,灵芝多糖肽50mg·kg-1、100mg·kg-1和200mg·kg-1连续灌胃7-9天,可显著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同样剂量的灵芝多糖肽还可抑制小鼠皮下接种的S-180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1.7%、38.5%和35.5%,给荷Lewis肺癌小鼠连续灌胃灵芝多糖肽50mg·kg-1,共9日,也可显著地抑制Lewis肺癌生长,抑制率为55.5%。

1996年KweonMH等从朝鲜产灵芝热水提取物分得抗凝固多糖蛋白。

2002年倪江洪等对灵芝孢子破壁前后多糖提取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5-11。

灵芝中的多糖

据文献记载,用不同材料如木枹栎、青冈栎和锯末栽培的灵芝子实体,其多糖瘤活性基本相同,各种培养料上生长的灵芝子实体,开伞前子实体巾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均较低(抑制率仅为22%-33%),而开伞后,成熟期和成熟后期的子实体中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均较高(抑制率达83%-99%),不同产地的灵芝中多糖含量不同。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李晓晖等的研究结果见表5-12。

灵芝中的多糖

上述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同种灵芝由于其人工栽培条件的不同,会导致多糖含量的差异。鹿角状灵芝中的多糖含量不一定低于云头状灵芝中的多糖含量。多糖的生物活性既与各种单糖连接方式有关,也与糖的组成、糖苷(1→3)、(1→4)及(1→6)连接,有无侧链、构型及构象等有关,还与灵芝的种类,生态条件,提取方法等息息相关。因此,探讨灵芝多糖结构、构型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见表5-13)。

灵芝中的多糖

灵芝中的多糖

1997年张能荣等测点灵芝孢子多糖和寡糖,其中二糖、三糖、四糖分别为194mg(100g)-1、167mg·(100g)-1和250mg·(100g)-1。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