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鼓音色背后的物理学——鼓腔篇

时间:2024-10-18 10:03:51

1、非洲鼓发音简易过程: 手上力 F 作用于鼓皮→鼓皮受力之后产生机械振动→鼓腔内空气振动→同过共鸣腔放大→通过空气振动传入耳朵→我们听到了声音

非洲鼓音色背后的物理学——鼓腔篇

2、 我们听到的声音可以说是千差万别: 小号的嘹亮挺拔;小提琴柔和纤细;大提琴稳重伸展;锣鼓喧嚣、鞭炮齐鸣;等等…… 他们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有的浑厚,有的清脆。我们听到这样的声音会让我们产生美好感觉! 乐器的声音有哪些基本参数和特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非洲鼓音色背后的物理学——鼓腔篇

3、【1】响度 名词解释:声音的强弱称之为响度。响度又称音量,单位为DB(分贝)。 即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它是人对声音大小的一个主观感觉量。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声音接收处的波幅,就同一声源来说,波幅传播的愈远,响度愈小;当传播距离一定时,声源振幅愈大,响度愈大。 问题:响度与鼓面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 【知识拓展】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结论】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非洲鼓音色背后的物理学——鼓腔篇

4、【2】音调 名词解释:声音频率的高低称之为音调 问题: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知识拓展】振动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 【结论】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声音音调越高;声源振动频率越小,声音音调越低。

非洲鼓音色背后的物理学——鼓腔篇

5、【3】音色 名词解释:不同的乐器即使发出相同的音调和响度,凭听觉也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这就取决于声音的另一个特征——音色,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问题:非洲鼓本身是如何决定其音色的?

非洲鼓音色背后的物理学——鼓腔篇

6、影响非洲鼓音色五大要素的物理学定义和影响方式: 鼓皮:鼓皮振动的固有频率 <核心:鼓皮品质(毛孔密度、皮质含量、皮质薄厚等)> 鼓腔:鼓腔和鼓皮产生的共振频率,鼓腔对声音能量的吸收率和反射率。 <核心:鼓腔器型、鼓腔硬度、鼓腔密度等> 鼓绳:绳子的弹性模量。 <核心:受一定竖向拉应力之后,绳子变形的大小> 鼓圈:鼓圈的刚度与强度,链接鼓皮的细密性。 <核心:抵抗破坏的能力和变形的能力,对鼓皮振动频率的干扰> 工艺:鼓各部分细节处理,坡度、倒角等。 <核心:制鼓师上皮师的匠心> 之所以部分非洲鼓很难达到很好的声音效果,都是由上面这些因素决定的,也就是为什么鼓的价格差距很大原因。就算手掌硬度没练习到一定程度,但只要你的鼓满足上面的良好参数,打出声音依然是会不错的。 将事物的方法具化和分解,是一个还不错的研究方向与学习方法。总之,学习方法千万条,适合自己第一条!

非洲鼓音色背后的物理学——鼓腔篇

7、总结: 也就说中高音的练习法门可以狭义的说是在于频率的控制。通过力量和接触面积的微调以及手上位置的接触顺序达到调整鼓皮振动频率的目的。当然也需要减小与鼓皮的接触时间,防止衰减振动提前完成,而达不到响度放出的效果。 其实在击打过程中,低中高音以及多层音色的控制都需要常年累积的出手感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以及力度。没有一层不变的手法,也没有始终如一的方法论,只有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的总结与谦卑。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