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人谋而不忠乎?”这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说的一句话。所谓忠,即“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替别人办事的时候有不尽心竭力的时候吗?这里的忠就是古代的仁义之意。曾参是有名的孝子,也是一位非常讲仁义、重诚信、好学习的一个人,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他曾经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在这句话里面表转折:却。而在文言文中是一个重要虚词,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表并列关系翻译成:又,并且。表承接关系翻译成:就,然后。表转折关系翻译为:却,但是。表修饰,一般不翻译。这话告述人们的道理是,自古以来讲忠信,否则会寸步难行,两千年曾子就在告诫世人。在此道德的基础上再谈学习,人不学习同样也不能立世!做学生当教师这一条切记,切记!一日不讲诚信,一日停止学习都对人是不利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体会吗?今日学习了就觉得充实,不学就觉得空虚。
3、而的古汉语常用的解释有,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2.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3.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