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原谅我在这里稍微有点“标题党”之嫌,并非博取眼球,而是事实的确对我有些警醒,而婆婆也并非唯利是图,总之,是是至梦蛭悝非非,我的心路历程还是需要列位看官看完之后再作评判。
老公外出,家里只有我们娘儿两个,我工作比较清闲,时间比较灵活,基本上一个人可以操持过来。但毕竟上班一族,时间总有转不过来的时候,这样我一周需要婆婆过来两次帮忙接送孩子。婆婆住在近郊,基本上公交可以直达,交通比较方便,车程约在1个小时左右,这样婆婆不用在我这里常住,也能照顾老家,也能解我之需。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早上,婆婆忽然跟我说了一大段的话:天气越来越冷了,每周跑两趟,有时候公交赶不上,让你爸爸骑车送我到街上打车,这样交通费用就比较多了……总之说了一箩筐话之后才冒出一句:你出点交通费吧。
当婆婆说出这段话之后,我能感觉出婆婆思忖了很久才决心跟我说的,而我也立刻意识到:我太疏忽大意了。让老人跑来跑去的确辛苦,而我连交通费都没有想过给人家出,还要老人家自己提出来,而我知道一旦提出来,就不是“交通费”这么简单了,这就表明,在老年人的心目中,带孙子的确是给我们帮忙,而这种帮忙并非不分彼此,既然婆婆有这种想法,紧跟而来我想到的是,我得主动给老人家一定“带孙费”了,别到时候又陷于如今天一样的被动局面。
于是我赶紧道歉,表态,然后表示给超出这个交通费的一笔费用,给婆婆自由支配,婆婆推辞了一下,就接受了这个口头协议。
事情圆满解决,联想起前一段时间别家出现的婆婆索要带孙费事件,我觉得对这个事情我也可以稍微有点发言权了。
“索要带孙费”事件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是“带孙费”,从我家的情况来看,婆婆没有个人收入来源,在家里也不管钱,但实际上她也不缺钱,因为儿子女儿赶上过年过节总会给她一些钱。虽然如此,婆婆给我带孩子,我会变相给婆婆一些经济支持,出钱让婆婆体检,给婆婆买点东西;但婆婆仍然提出“带孙费”,我想这与其说是钱的事,更多的是老人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专款专用”的“带孙费”应该给老人。如果给老人“带孙费”的话,老人实际上更会尽心尽责,有助于良性关系建立,所以在此奉劝那些纠结是否给“带孙费”的人,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第二是“索要”,虽然我答应给婆婆一定的费用,但是想起婆婆主动跟我谈这个事,虽然她说的很隐晦,虽然我内心里也很自责没有事先考虑这个事情,但是还是觉得有点心酸,所谓“谈钱伤感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吧。“索要”这个行为本身就折射出了老人的观念:带孙子并不是我的义务,我可以带,但是是在帮助你,所以你不能让我出力又出钱,哪怕是很小的一笔交通费,这是她的底限,而我私心想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是一家人,孩子既是我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孙子,一家人就不能过分分彼此,无需过分见外,于是我触碰了他们的底线。于是不和谐就此产生,这就迫切需要我改变自己的看法,修正自身的行为方式。既然出钱能让我们彼此都很愉快地在一起玩耍,为何不利用这个手段呢?毕竟家庭和谐,彼此心情愉悦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到了这里,虽然我自觉待公婆不薄,但这次事件让我明白了我的付出还远远不够,或者说,我跟老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在一个次元里,万幸的是,我找到了合适的方式,至于“索要带孙费”这样一件连清官都难断的家务事,每个人还是要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家情”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