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分析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说,很多人都会感觉非常头疼,其实只要深入了解一个行业,平时多关注一些产业研究的网站其实并不是很难的。首先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智能交通的概况:《智能交通系统手册》对“智能交通系统(ITS)”作了详细的论述和介绍。它定义智能交通系统是对通信、控制和信息处理技术在运输系统中集成应用的统称,这种集成应用产生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挽救生命、时间和金钱的节省,能耗的降低以及环境的改善。具体而言,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实时、准确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工具/原料
参考《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前景及重点企业经营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智能交通系统的起源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不断加剧的交通问题的困扰。解决交通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大规模修建道路。但目前大部分国家,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另外,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仅仅单独从道路方面或者车辆方面考虑,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此背景下,把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和交通参与者综合起来系统考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就是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内容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主要运用于交通管理、车辆管理、物联网和紧急事件处理等领域中,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路网监控、卡口监测、交通执法、信号控制、电子警察)、智能车载导航系统、智能公交系统、基于物联网的路网车辆状态监控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紧急救援系统等等。
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2.0时代,智能交通也逐渐规范化,在2013年将要实行多达21部智能交通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2年第41号》文件精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锚链涂漆和标志》等722项国家标准和47项国家标准样品的公告已发布,其中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8归口的国家标准二十一项。
2、行业发展技术环境分析1、智能交通专利技术申请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1994-2012年,我国智能交通专利申请数量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共申请专利1240个,其中发明专利763个,实用新型414个,外观设计63个。2012年,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为287个,较上年增长了47个。
3、智能交通专利技术申请人结构我国智能交通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单位为: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高德威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兴智能交通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专利申请量分别为:76个、43个、17个、16个、15个、13个、13个、13个、12个、12个;技术专利申请量占总体的比重分别为:6.13%、3.47%、1.37%、1.29%、1.21%、1.05%、1.05%、1.05%、0.97%、0.97%。
4、智能交通专利技术发明人结构技术专利发明排名前十的发明人为:李建军、李月成、贾学力、贾琳、宋焕生、裴建军、张高峰、胡健、陈秋和、刘海峰。技术专利发明数量分别为:31个、18个、16个、14个、13个、12个、11个、11个、11个、10个;技术专利发明数量占总体的比重分别为:2.50%、1.45%、1.29%、1.13%、1.05%、0.97%、0.89%、0.89%、0.89%、0.81%。
5、智能交通行业产业链构成智能交通产业链构成。智能交通产业链结构清晰,自上而下分别为算法/芯片、集成电路/数据提供商、软件/硬件产品提供商、咨询服务/系统集成商、运营服务商和终端客户。
6、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3S(GPS、GIS、RS)和系统集成环节。近年来的平安城市建设,为道路监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目前国内约有500家企业在从事监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具体行业财务指标、经济指标、效益指标等更多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前景及重点企业经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