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享中~不知道有没有关注的,反正我也分享考试的考点,书上也有
态度
1、态度钱砀渝测(attitude):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这种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行评价的,态度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或者行为倾向中。(Olson&Zanna,1993)
2、感觉/情感(affect):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这个成分是态度的核心和关键既影响认知也影响行为倾向。
3、认知/思维(cognition):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事实,知识,信念。认知成分被认为是态度的基础
4、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对态度对象预备采取的行为反应,具有准备作用,但是不是真的外显行为。
5、理由不足现象(insufficient justification):当个体做厢咆廨炝某事的理由并不充足时,个体更可能调整他们的态度以适应这种行为。最小刺激有效促使人们对一个活动产生刺激并做下去。
6、双重态度理论:针对同一对象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外显态度(有意识)和内隐态度(自动化的态度)。
7、性别刻板印象:有关性别间行为以及特质的认知,是概括的。(刻板印象这个概念也挺好玩的,生活中常常看见表象未见事项的时候,总会有一种直观的刻板印象存在,所以啊,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不可太过刻板印象哦~)
认知
1、认知/思维(cognition):人们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包括事实,知识,信念。认知成分被认为是态度的基础
2、认知失调:外部刺激不足以证明行为的合理性,为了减少不协调我们改变了态度。认知失调理论:解释角度重点:态度的转变/改变(行为态度差别大时)
3、认知失调的激活:当需要为后果负责时产生的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