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怎么治理

时间:2025-01-04 17:13:25

雾霾是漂浮大气中的PM2.5等尺寸微粒、粉尘、气溶胶等粒子,在一定的湿度、温度等天气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下产生的天气现象。雾霾灾害,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如何治理大气污染,是全人类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形成原因

1、雾霾天气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根源还在化石能源,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另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具体原因如下: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动使灰尘搅动起来。3. 汽车尾气是是雾霾的一个因素。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高速、机场停摆

1、8日凌晨起,京哈、京津、京港澳等高速公路出京方向采取临时封闭措施。上海、江苏、河南、山东等多地都采取了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或全部封路,机场客运航班因此延误或取消。

工地学校停摆

1、连日雾霾侵袭下,武汉市201项涉及基础施工、扬尘作业、出土作业、拆除作业停工或局部停工。南京等城市实施了学校停课,因空气改善,南京今日复课。

出台应急预案

1、杭州决定提前颁布《杭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该预案对重污染日采取“学校停课、公务车和私家车限行”等措施做了规定。

商店口罩难求

1、市民们纷纷戴着口罩出行,杭州等地的商店已出现口罩断货的情况。雾霾天更引起了呼吸道疾病的高发。长三角医疗机构的内科、呼吸科门诊患者普遍出现增长。

对人体的危害

1、近来,多地的雾霾天气使得PM2.5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粒径小,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PM2.5极易进入人体,能够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第二,PM2.5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于贫血和血液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第三,PM2.5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第四,PM2.5的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病率也越高。

雾霾治理

1、治理雾霾最主要的方法是减少排放。目前各种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是造成雾霾天气的最主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排放。大家想想,发电需要燃烧煤,而实际上被燃烧的煤只有不到30%被转化成了电能,其余的都被排放了。汽车、轮船等机械需要石油,同样的,发动机也只是将不足30%的石油转化成了动力,其余的也都被排放了。也就是说我们使用能源是“大手大脚”的,利用得少,排放得多。减少能源的使用是不现实的,而清洁能源远不能满足需求,且价格昂贵。如果现有能源能利用70%,而排放30%的话,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会同时得到解决,人类社会也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目前,网络上披露了一种非传统的发动机,是中国人发明的,名叫“往复式转子发动机”,有望实现人类的这一愿望。期望这种机械能早日面世。还有,就是多植树。生态负离子有效去PM2.5联合国空气环保领域的众多专家研究证实,生态级负离子(小粒径负离子)可以主动出击捕捉小粒微尘,使其凝聚而沉淀,有效除去空气2.5微米(PM2.5)及以下的微尘,甚至1微米的微粒,从而减少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生态级负离子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源于负离子与空气中的细菌、灰尘、烟雾等带正电的微粒相结合,并聚成球降落而消除PM2.5危害。实验证明,飘尘直径越小,越易被负离子沉淀。

治霾战略

1、2013年9月,针对日渐严重的雾霾天气,国务院公开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折叠防治行动计划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治霾案例

1、2013年1月份以来,北京市已经四次遭遇雾霾天气的袭扰,其中1月10日至15日,重污染过程在本市持续六天。一是环保部门检查督促,58家重点企业实现了停产,完全切断了污染源,41家企业通过降低生产负荷等方式,减少了30%以上的污染排放;二是在极重污染日,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带头停驶30%的公务用车。三是制定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北京市成立了一个包括13个市级部门和16个区县政府在内的协调机构,出现重污染天时,每个区县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对应的应急措施。四是从1月19日起,《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开始面向全社会征求民意,市政府可以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在一定区域内采取限行措施;重点污染源单位应该按照规定在本单位网站或其他公开场所公开其自行监测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等信息……这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望通过法规保证其贯彻执行。五是北京市将继续通过发展新能源、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等9大举措,防治大气污染。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市两会上,市提出了2013年的治污目标:在严格落实2012至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要确保空气中主要污染物PM2.5的浓度平均下降2%。实现2%的目标将是一项项具体的任务:淘汰18万辆老旧机动车;在公交、环卫、政府机关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完成城区1600蒸吨燃煤锅炉、4.4万户平房采暖清洁能源改造,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无煤化”;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分析和信息发布,推进区域联防联控。

雾霾根源

1、国务院新闻办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介绍了有关中国治理雾霾天气的情况。谢振华说,中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雾霾的天气几乎是常态化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外都很关注。雾霾天气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根源还在化石能源,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另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已经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社会上讲的“大气10条”,已经开始采取严厉的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确定了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我们采取35项措施,把任务分解到重点地区、重点单位。我相信,随着“大气10条”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通过5-10年的时间,按照“大气10条”的要求,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实际上采取这么多措施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空气质量改善的问题,第一是减煤,第二是控车,控车实际上是减少石油的消耗,第三是降尘,如果把这几个措施实施到位,空气质量会得到改善。”谢振华还介绍,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一是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它是零碳的能源,是清洁能源。既要发展经济,还要减少污染的排放。三是增加森林碳汇,植树造林,这也有助于降尘。应该说解决空气污染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很多政策措施上都是比较一致的,而且解决的问题大体上是同根同源。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