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借条或者做好登记,既然经常有人找你借东西,那么留有借出时的凭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资料,登记的信息要写清楚什么时候借的、哪个人借的、什么时候还,这样时间一到对方不还,你就有理直气壮地底气去催促对方。同事之间讲诚信才是维持关系的长久之道,如果经常拖延时间、故意占着你的资源不还,那就是人品有问题。
2、要有原则性,找准责任主体,不要听对方说现在你的东西不在他的手上、在某某人那里,你就去找另外一个人求证和理论了,因为借你东西的人是他,所以只需要盯着他还就行了,有时候心太软、说话不硬气,别人就会觉得你好欺负,既然东西被别人借去了,你就要硬气一些,不然搞得借东西的人好像还犯了错误一样,再者这样人以后就不要再借东西给他了,免得引起口舌是非。
3、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东西不按时归还反映的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并不是说平时与你关系不错的人,对方向你借用物品的时候你就一定要借给他,这还要看你怎么看待对方,对方又是怎么对你的。关系比较好的、可以随意说话批评的,你就应该多提点提点对方,不要因为关系好纵容朋友忽视这些必须注意的细节;关系一般的,你可以委婉地去问一问,下次这样的人再向你借东西就要多考虑考虑再作决定。
4、如果涉及到比较贵重的物品,尤其是金钱方面的问题,你完全有拒绝的权利。对于这一类的钱物能否借出、以及你是否能够及时收回,取决于你看人的眼光,因为主动因素在于你借还是不借:借出去,就要承担可能收不回来的结果;希望收回来,就要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认为借出的东西解决了对方燃眉之急,对方会以更加感恩的心态反馈这种潜在的“契约”效益。
5、当同时有两个以上的人来找你借用钱物的时候,优先考虑的应该是你值得信赖的人,如果这些与你的关系都比较一般,那就要看对方平时的表现了。应该来说,通过平时同事之间的谈论、你个人的接触,你也清楚谁的口碑比较好,该怎么借、借给谁,你自己心里都应该衡量过了,现在关键是怎么拒绝其他人对你的请求,如果很直接的拒绝显然不太好,那还不如说某某人已经向你请求了、你同时也答应了对方,这样其他人也没有理由再向你借用同样东西了。
6、最后就是自己心里要有个谱,并不是说能够借出钱物帮助他人就很好,当然别人向你借东西的时候,你如果说“没有”,还不是就这样过去了;如果你是抱着很功利的心态借出东西,那么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很可能并不会朝着你的预期。借不借出东西,考验是你、焦急的是别人;按没按时归还,考验的是别人、焦急的是你,倘若不想让自己焦急,那么从开始就不要借出,又或者是从最开始就要能够让对方感到借用你的东西必须按时归还的紧迫感,让他们时刻感到头上有这个时间条件的约束,否则,很多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很可能就不会把这当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