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蒺玫照秘叶片繁殖:用叶片繁殖北海道黄杨,可以解决繁殖材料不足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一、扦插时间和叶片选择扦插时间最好在四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20℃左右时进行。温室内可以长年进行。选取一年以上的老叶片,也可用扦插枝条时摘下的叶片扦插。叶片要用手摘下,注意带踵,不要用剪刀剪取叶片。 二、扦插先将要扦插的叶柄浸生根剂(按说明书要求操作)。再用一块10厘米长,2至3厘米宽、0.5厘米厚的木 板,插进介质2至3厘米,打一个扁洞。将用生根剂处理过的叶片插入洞内,除叶柄插进去,还要将叶片插入1/3。所插叶片要面朝一个方向,以便于管理。插后将插床压实,暂不浇水,因介质在插前要浇透水。待8至12小时后再浇水,浇水不必太多,只要使介质与叶片贴实无缝隙便可以。 三、介质和插床介质最好用粗河沙,草炭土和珍珠岩各半也可以,要以蓄水通气又不滞水为原则。介质要消毒,少量的可用开水浇灌,冷却后再用;量大的,可采用阳光暴晒或药物消毒等办法。量少的,可用大一点花盆、木箱等容器作为插床,量大的可以做成高于地面的池子。介质层厚10厘米左右,但下层要垫厚5厘米左 右的透水层,最好使用炉渣。
2、种繁殖:采种后,进行凉晒,取出种子,用凉水浸泡l-2d,取出捣碎,冲洗其假种皮后,阴干,进行湿沙贮藏。经过贮藏的种子,翌春在种子发芽前可将其播种在塑料营养袋内。袋内装入细沙土或营养土,每袋播种1-2粒种子。播后,覆盖细沙 1-50px。然后将播种的营养袋紧密排放在容易管理的地方,加强灌溉,确保种子发芽快、出苗齐、生长旺。 种子播种后,及时喷水。保持袋内土壤湿润,严防日灼。幼苗易受立枯病危害,可每7-10d,喷l:2的波尔多液 200-300倍液预防。苗木生长期间,每隔10-15d,依袋内土壤状况不同,可喷水1次,或喷0.5%的尿素水溶液或稀薄有机肥水,以确保苗木生长期 对肥料的要求,井及时除草,防治害虫。当年生苗高达8-750px,第二年生苗高达15-1375px。可进行移栽。
3、适时浇水浇水是确保移栽苗成活的关键措施,特别是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如果供水不足,会严重影响苗木芤晟踔肿成活率。栽苗后可每隔4~6行在行间用土培起垄,以利浇水。要求栽苗后24h内浇第一次水,隔3~5d浇第二次水,再隔5~7天浇第三次水。浇完三次水后,可视天气和苗木情况再决定是否浇水以及何时浇水。浇水时水量要适中,不可过大或过小。水量过大,土壤变软,易造成苗木倒伏;水量过小,影响成活。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苗期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中耕和除草是两个概念,但可以结合进行。一般中耕除草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进行,在土壤湿润时将草连根拔掉,松土效果也好。苗木新栽不久,大部分土面暴露于空气当中,不仅土壤极易干燥,而且易生杂草,此期间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利于促使苗木根系发育。一般苗根附近应稍浅耕,株行间可适当深些,通常3~5cm。雨季中耕,因能促进气体交换和汽态水的蒸发,故可以防止苗木沥涝。科学追肥 追肥可及时补充苗木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求,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提高质量。北海道黄杨在幼苗期需要磷较多,生长旺季需要氮较多,而到秋季停止生长时期则需较多的钾。整形修剪 北海道黄杨本身具有很强的顶端优势,萌芽力强,但成枝力相对较弱。通过适当的整形修剪可培养出理想的主干、丰满的侧枝,使树体圆满、匀称、紧凑、牢固。在修剪上,北海道黄杨既适宜冬剪也适宜夏剪。一般整形修剪多放在夏秋树木生长季进行
4、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 主要危害大叶黄杨的叶片和嫩梢。发病时叶片上着生有白色圆形斑。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展,连接成 不规则大病斑,手摸可有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者可使嫩叶畸形、老叶皱缩、嫩梢萎缩。华北中部从3月初至l0月中下旬均有发病,病原菌在秋末和初冬产生灰色 膜状菌层越冬,春天温度适宜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浇水传播。防治方法:冬季及时清除落叶并烧毁l发病时可喷施70%硫菌灵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 或用l0%多效霉素可湿性颗粒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颗粒l0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防治病情。 红蜘蛛 主要危害叶片,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受精雌成虫在土块、落叶及枯枝上越冬。3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能 危害植株,高温高旱季节危害更为严重,植株受害后,叶片极易脱落,影响生长。防治方法:早春萌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成虫,如有发生可喷 施1.8%阿维菌素6000-8000倍液或30%克螨特可湿性颗粒500倍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