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和完善,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城市居民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GDP远远超过了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进入了总体小康阶段。通过对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在向高级化方向稳步发展,但升级过程中仍会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一、有关文献综述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城市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不但反映了居民消费的具体内容,更能体现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以及反映居民消费需求的满足状况。 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3、二、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现状(一)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食品消费水平由过去简单的吃饱吃好,转变为品种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一方面由于食品供应的日益充足,另一方面由于在外饮食的增加,粮食消费比重减小,购买量大幅度下降。城市居民人均购买粮食下降40.5%左右;购买牛羊肉、家禽、蛋类、鲜奶、干鲜瓜果等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在外饮食达到人均314.2元,增长幅度很大。衣着消费是两项基本生存资料中的其中之一,衣着消费向时装化、名牌化、个性化发展的倾向更加明显,成衣化倾向成为主流。从衣着和食品消费比重的下降可以看出城市区居民满足基本生活的支出并没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表明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结束,逐步向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阶段过渡。
4、(二)耐用品消费增长减缓。市镇居民家庭中用品消费特别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增长势头逐年减缓,居民人均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用品消费已经不再是人们的消费重点。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在传统电器降温的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一些新兴的家用耐用品正在取代传统电器的位置成为消费热点,如:电脑、洗衣机、空调等等。
5、(三)交通通讯支出持续增长,支出比重变化最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已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我国城镇居民的交通通讯消费急剧上升,三年内约提高4个百分点左右;通讯消费的比重为5个百分点。
6、(四)住房消费比重上升较快。居住方面的消费比重大幅上升,这是与我国住房及配套的工资制度改革紧密相关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健全,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人们用于改善居住环境方面的支出也呈较大幅度的增长。所有这些,都将导致住房消费比重上升,半数以上的居民是为了扩大居住面积和改善居住条件,这说明城市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已开始从有房住向住好房的方向转变。
7、(五)医疗及娱乐教育文化消费比重上升。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导致人们用于医疗的支出增加,绝对支出额和支出比重都有上升趋势。娱乐文教是近几年来增长较大的一项。娱乐投入的增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反映出人们收入的增加。教育投入五年内其所占比重从9.19%增至13.00%,绝对支出增加3倍多,教育投入的迅速增加,一方面表明了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还反映了整个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8、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国家消费比重过低。从全国来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投资居于主要地位,消费居于次要地位,只有40%左右,而美国国内消费占78%,日本占85%。从全国人均居民消费水平与全国人均GDP水平的指数来看,目前中国工人平均工资只有美国的1/50,日本的1/30和韩国的1/15。(二) 居民消费收入比过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居民受节俭传统观念影响,储蓄意识较强,另一方面是我国社保机制不完善,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步,居民消费预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