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掣签程序:1、查验在清朝皇帝任命的摄政或总管召集僧俗官员会议,确定三名(或两名、四名)候选人,将椅曝菸兵详细情形向驻藏大臣禀报,请求转奏皇帝批准举行金瓶掣签。在皇帝御批同意后,将确定的候选人及其亲属和师傅等接到拉萨,并经驻藏大臣和摄政、各大呼图克图看验,确认后,方能举行掣签。在掣签前将金本巴瓶从大昭寺迎到布达拉宫僧众诵经祈祷七天或九天。2、掣签掣签之日,驻藏大臣和各大呼图克图、僧俗官员集会,用满文和藏文书写名签,核对无误后,由一名驻藏大臣封签(用黄纸包裹),放入金瓶中。由在场的驻藏大臣摇动金瓶,然后掣出一签,当众宣读掣中者名字,并交给在场藏汉官员传阅,然后还要取出未掣中的名签传阅,以示书写及掣出的名签真实无欺。掣签后即派人去住处报信祝贺。3、确认掣签的情形和结果由驻藏大臣上奏皇帝,得到皇帝批准后,宣读圣旨,才算完成金瓶掣签的全部程序。经皇帝批准并派大员主持,举行坐床典礼,活佛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继位事务才最后结束。
2、二、历史意义: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金瓶掣签制度,对当时的西藏、蒙古地区社会和佛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意义深远。
3、三、拓展阅读:《钦定二十九条章程》第一条就立下了金瓶掣签制度。依照藏人旧例,大皇帝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将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于签牌上,放进瓶内,选派真正有学问之人,祈祷七日,然后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正式认定。假若找到的灵童仅只一名,亦须将一个有灵童的名字的签牌,和一个没有名字的签牌,共同放置瓶内,假若抽出没有名字的签牌,就不能认定已寻得的儿童,而要另外寻找。这个金瓶常放在佛像前,需要保护净洁,并进行供养。
4、四、法事器具:金瓶掣签制度特别设立了两个金瓶,一个放在北京雍和宫,专供蒙古地区掣签用。另一个置放在拉萨大昭寺,专门供西藏、青海等地掣签定。均须经金瓶掣签认定。金瓶掣签使用的金瓶和玉签在西藏博物馆展出。每次举行金瓶掣签仪式,把金瓶和玉签从西藏博物馆护送到大昭寺,在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前举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