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画静物组合水粉画步骤图。

时间:2024-10-12 22:52:30

1、步骤一:构图、起稿经过摆设的静物,实际上已经考虑到构图的许多要素了。但如何更烂衣茫庥好地将自己的设想较理想地安排在画纸上需要注重以下维咩缡朊问题: 物体的大小、主次;物体的位置、轻重虚实、相互间的疏密距离;物体的前后重叠、空间关系;物体相互间的衬托、对比、互补;桌面平行线与物体的关系等。构图的好坏是一幅色彩画成功与否的关键。构图要注重通过对视点高度、角度、物体之间距离的调整,以寻求一种视觉上的舒适感。一般的方法是视平线略高一些,在画面上半部的2/3处,使画面有一种俯视的感觉。主要物体的摆放位置不要放在画面的正中央或太靠边。构图如果太满,会缺乏空间感;若太小,就会留下大面积的空白,使对比过于强烈。在构图时要尽量避免过多物体的重叠,应将物体的形体结构、透视关系,大小比例正确地表现出来,力求形态完整而富有变化。 勾轮廓可先用几条直线将所有物品用简单的几何形确定位置,连接起来,找出这组静物的大外形,找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大几何形线,并较好地将它们联系起来。 初学者在勾画轮廓时可以先用铅笔,在铅笔的选择上要软硬适宜,一般用 HB 的铅笔较为适合。 色彩画物体的轮廓表现与素描有着相同之处,都是注重物体的结构、透视和比例,但在表现轮廓时不画明暗。在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可以用单色直接勾勒物体的轮廓,一般用群青、熟褐等色起稿。初学者可以用铅笔起稿,然后再用一种单色轻轻地画出物体的暗部和阴影,将大的素描关系画出。

2、步骤二:着色 在物体写生时,一般是从物体的暗部开始画起,颜色不要太厚,也不要太薄,要力求在色度上、色相上准确,先不要注意细节的色彩变化。暗部画完。可将大的色块如衬布等画一遍,然后将器物的中间色画一遍,接着调整大的色调关系。将物体的亮部与暗部的冷暖关系找准确,但不要过分强调。 要把每件器物的基调画出,整个色调关系找到,这对形成一幅画的某种水平、格调是很重要的一步,要经过反复调整,才能做到。亮部和比较鲜明的色彩不要过早地画上去。 铺大的色调时不能过于草率,也不能没有激情,在色彩的运用上要遵循先湿后干、先深后浅、先薄后厚的次序。 着色时要学会掌握色彩关系的比例谐调,按照一定的次序作画,不能杂乱无章,也不能跳跃太大,先把握住整组静物画的大色调和大的明暗关系,不要孤立地一个一个的物体去刻画,自始至终要有一个整体感觉。铺第一遍色时要适当加点水,尽可能选用大一点的笔,用较快的速度,凭大的感觉画出大色块。注意色块之间的衔接,不能画得太闷过于呆板,湿的时候相互之间留一定对比和笔触,干湿转换水粉颜料自身有一个相互调合的过程。如果画得过于平整,一味强调衔接有可能干了之后给人以闷、呆板的感觉。将基本的冷暖明度关系画出来,如果一遍没有把握不要硬画,也可留待第二遍着色时加以修补,但要注意留有余地,待其他物体都着色后再对比调整一次。

3、步骤三:深入刻画 在确定了画面的色彩基调以后,就可以进入深入刻画了。要在造型上深入,要求以塑造出具有实感的效果为中心,唁昼囫缍这要求有强烈的实感意识,避免浮躁的笔触。刻画的顺序一般是先主后次、先近后远、从实到虚逐步深入,将各个部分的形体结构、空间位置、质地感觉、色彩冷暖都细致地描绘出来。在深入刻画细部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反复比较、整体观察的方法,不断地将描绘的细部同其它部分联系起来,调整、刻画各个局部,使之完善并成为一个整体。 深入刻画就是进一步塑造,应该突出其重点部位。主要物体要重点刻画,找出主体物所有色彩、形体、明度、特征的对比关系,进行适当的夸张处理;次要部分相对削弱,做到主次分明。既要把物体的每一个局部表现得充分,又不能破坏大的整体感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画得不够,也不能画得太过,要适可而止。刻画时头脑要保持清醒,理性占主导地位,眼睛不断地寻视整个画面的上下左右,不断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微妙差别,正确地把握物体深入刻画的程度。在不断地塑造过程中,还应对每一个物体、衬布等的不同特征进行夸张处理,使每一个物体的形状更准确、色彩更丰富、画面更谐调。 写生色彩的中心目的是表现对象,而不是表现色彩本身。因此,深入刻画的时候要避免非写实绘画中的那种色彩表现方式,同时也要避免色调的不确切和颜色不应有的重复所形成的没有真实色彩的画面效果。这要求我们除找到中性色彩以外,也要找到暗部的颜色。如罐子的暗部同衬布的暗处深浅一样,但色相不同,这个区别如果没有依靠色彩关系表现出来,那就是素描了。然而这个区别有了,但冷暖关系没有意识到,也还不能说有色彩。 因此,在深入刻画的时候,要十分耐心,这是一个培养提高整体观察能力和整体表现能力的难得的过程。

© 手抄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