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制度是什么制度

时间:2024-10-12 19:17:23

奏折制度,清代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

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脘裘谩矿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由于奏折是清代雍正以后最重要的官文书,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概括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

奏折制度是什么制度

相关信息

奏折送达皇宫,由皇帝用朱笔批示后,即称“朱批奏折”。雍正朝以后,奏折经朱批后,在发还具奏人遵行之前,照例要由军机处抄录一份,以供有关衙门传抄执行和存案备查,称为“录副奏折”,简称“录副”。

也有少数奏折(如言官风闻奏事之折)皇帝不加批示,即以原折交军机处存档,不再录副传抄。还有个别事关机密之件,或因具奏人的请求,或皇帝认为不宜公开,即留在宫中,不发交军机处抄录,称作“留中”。

雍正帝继位不久,还下令凡康熙帝的朱批奏折及他本人批过之折,在发还具奏人遵行后,必须于年终汇总缴还皇宫保存,个人不得私自留存和抄录,并且从此成为定制。此前,康熙帝在位期间,也曾有过缴回“御批”的规定,但未严格执行。

© 手抄报圈